(10)传说(三)蛊说

本书连载自免费原创小说网站”不可能的世界”www.8kana.com,中国最有爱的年轻小说网站!各大市场下载官方免费APP,享最快更新。

故事讲完了,周莉莉问:“哎,你们说,为什么传说中的黄鼠狼都变成老太太,而狐狸都变成貌美女子呢?”

袁愫思考了片刻说:“我觉得是道行高低吧?或者是生存力的高低,人们见到黄鼠狼都会人人喊打,但遇到狐狸除了别有居心的人大部分都会选择容忍。毕竟前者偷鸡,后者偷葡萄。”

当然袁愫这最后一句是玩笑话,但的确在个别地区存在这黄鼠狼和狐狸的偏见。所以狐狸修上千年很容易,黄鼠狼修上百年都难。

苏维却摇摇头说:“我觉得不是,这得从传说的发起者说起。写狐的人多是文人墨客,用现在的话说都是一些文艺青年,喜欢猫啊狐啊这类有灵性的动物。再加上古代科举制度,不少书生要被限制在家苦读诗书,难得离开囚笼上京赶考,同时思想也放开了,就幻想会不会有狐仙幻化成美女与己行鱼水之欢。久而久之,就得到越来越多的附和。而黄鼠狼的传说多是坊间村落之间大众相传,还有不少江湖骗子打着黄大仙附体的方式来行骗,行骗也多是模仿老太太的语气,因为最容易让别人信服嘛。同样的蝴蝶效应下来,所以大家对此都不抱好感。”

袁愫满脸诧异的看着苏维说:“你不是都不喜欢看古书一类的东西吗?”

周莉莉附和道:“是啊是啊,你还说他们老古板。”

袁愫接着说:“怎么总结起来头头是道?”

苏维笑了笑说:“以前不喜欢,不代表以后不喜欢啊,最近看了几本还不错。”

周莉莉想了想岔开话题道:“回到段晓风的事上,我觉得黄皮子狐狸什么的没什么关系,反倒更像是丢魂儿或中蛊。”

袁愫笑着问:“丢魂儿大家倒也清楚,这中蛊……你好像也是北方人吧?打哪听说了南方那边的说法?”

“什么是丢魂儿啊?”苏维不明所以的问。

“这丢魂儿也不太好说,就像是人的因为惊吓或者别的原因离开了肉体。”袁愫说:“甚至还有些居心不良的人用招魂的方式让人起死回生呢!”

“那魂儿如果丢了,怎么办?”苏维又问。

“一听就是城里人不是。”袁愫说:“招魂呗。”

苏维更是不解的问:“你不是说招魂是居心不良的人吗?”

袁愫笑着解释道:“招魂分很多种,湘南那边的人用的方法较多,像什么赶尸人就是招魂中的降魂和引魂,也就是操纵死人以最简单的方式赶路罢了。而咱们北方其实所说的招魂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喊魂。说是把丢了魂儿的人安置在屋内的大厅内,然后正午阳气最盛的时候,全家人跑到街上和院内大喊着丢魂儿人的名字,丢掉的魂魄就会飞回来。传说,都是传说,谁也不知道真假。”

“也不知道段家的人会不会给小风喊魂。”苏维说。

“这样城市,就算喊了也白搭。”袁愫打趣道:“雾霾那么深,想必魂魄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吧?”

“等等……”袁愫不怀好意的转向周莉莉问:“中蛊你是从哪知道的?说来听听呗?”

周莉莉摇了摇头说:“我哪会讲啊,你是故事库你来说就行了。”

“蛊什么的我可不知道。”袁愫说:“我就知道它是用五毒撕咬后得出的一种非动物也非植物的生物。”

苏维说:“想想就好恶心啊。”

周莉莉说:“你说的没错,但也不全对哟。”

袁愫得逞般的笑着说:“那就由你来说。”

周莉莉想了想说:“其实我也是那天去新来的编辑部看看,在那看了本他们以前出的杂志中看到的,那篇文章的编辑好像叫孙萍,作者应该也是她。好像就是被安排去看望段非的那个女编辑,总之她写了一篇《子不语:蛊说》”

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就是说儒家学派是不会说一些神神叨叨的灵异事件,当然蛊这种传说中的东西也被归算在内。

据《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

文中的百虫即是蝎、蛇、蜂、蜮、蜈这五毒和蛛、蜂、蚕、蚁、蝉、蚯、蚰等各种辅助毒物的合称。将上述毒物中的几种至于特质的器皿中,加之各种辅助的草药最终存活下来且如金蝉脱壳后的生物就是蛊(母)。

提及制蛊术,完全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民间医学著作,但人们常说的五毒药引,其中任何一种毒虫都可以或缺,唯独一个“蜮”是不能少的。

传说中的蜮是一种禾苗毒虫,是一种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口含沙粒射人或射人的影子被射中的就要生疮,被射中影子的也要生病。这就是“含沙射影”的最初由来。但这说法也仅限于汉人。在岭南部分少数民族的医典中,蜮是制蛊的必备毒虫。当然,也有些蛊不需要它,可那样炼成的蛊母及蛊的能力及生存力都远不如添加“蜮”的蛊。

蜮到底是种什么生物?最初指明“蜮”活动地点是长江流域。有人说它是一种怪物,有人说它是一种活在水中似狐的动物,(所以它也称之为“短狐”),还有人说它是长江中成精的沙石,故能射沙伤人。还有所谓君子说那是男女在同一条河川中洗澡,淫乱的女子占了上风,那淫乱的元气就会产生这种怪物。说到底也没人能说的上蜮的真实面目,只知道它是一种如实物又如影般的未知生物。而这一特点,也贴近了大多数蛊类如幻妖魅的特性。

在湘南湘中及湘西一带有梅山教蛊术、云南有百毒制蛊术、苗岭周边又有各派的民间造蛊术,而各地气候都是适合“蜮”的生存,甚至不少制蛊人可能已经将蜮人工培育。至于其他毒虫就暂且不表,南北皆有,根据毒性不同也各分万千。

据小编的推测及各种传说的总结,大家可以把“蜮”想象成一种类似“蛞蝓”的生物,也就是去了壳的蜗牛。当然它肯定不像蜗牛那么脆弱,但它的生存环境绝对和蛞蝓一样喜水和湿气。这也是为什么蛊类的传说大多出于南方的原因之一。

当然关于蛊母的具体样子,众说纷纭,到底也没人能说得出大概,我只记得幼时老一辈的人跟我讲,他们有一次迷路在密林里见过一次真正的炼蛊人和他的蛊母。“那人右手伸入某个形状怪异的坛中,取出了一条巨型软虫,那虫足有笔筒那么大,通体肉色,乍一看像是人类的半截手臂,可细看却活像一条煮熟的大肠。只是那大肠还蠕动着,几十只小拇指般粗细的触手分布在它的口器四周,那几只手缓缓晃动着,前几只手中还捏着一块不知是什么动物的残肉,硬币大小的口器不停地咀嚼着,不知明的液体从那虫口中溢出,顺着那人的手臂流下。似乎丝毫没有察觉自己已经被人抓住一般。‘你们看够了吗?’那人对这几名不速之客诡异的一笑道‘它就是蛊的母体。’”那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蛊母没人能说的上来,但那十足的画面感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中。在听过那故事之后的我,也曾试着去寻找那片密林,却始终没有找到。但我从未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就像《桃花源记》中的最后一句写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也许真的只有相信的人才会相信,不信的人也只是一笑置之。


PS:子不语:《蛊说》,《蛊说》我同步更新的一本长篇小说,其中也涉及蛊的起源还有一系列其他灵异案件合集,有真有假,由于还是创作阶段,更新速度可能会慢一些,如果大家喜欢灵异推理类小说,可以一起收藏订阅一下《蛊说》。(  ̄ ▽ ̄)o╭喵呜~

还没有书签
是否清空书签 清除 取消
  • 绿
  • A
  • A
  • A
  • A
  • A
  • A
帮助
举 报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
包含色情内容
包含赌博、欺骗信息
恶意辱骂他人
广告或其他有害内容
其它
其它举报原因:
0/20
确 定
举 报 理 由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请您选择举报原因
低俗媚俗
三观不正
淫秽色情
涉政涉黑
暴力血腥
人身攻击
抄袭灌水
违法信息
补充说明(选填):
对应章节:(10)传说(三)蛊说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