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意义的正数

“因为这至少不是无意义的负数吧。也许还是无意义的正数呢。”

“我是个有夫之妇,就是无意义的正数,也没有正数的余地啊。”

“真是呆板的数学啊。”

——三岛由纪夫《假面自白》

怀孕是件很幸福的事,我不这么认为,丈夫似乎也不这么认为。他只做义务性的工作,而不做人道主义的施舍。做饭的、打扫卫生的依旧是我,他不过偶尔做做样子熬了碗汤,慰问的也不是我,是肚中雌雄未辨的孩子。皱着眉头抿了一口,感动!不加味精、不加盐巴,汤比开水更加的纯净!我没生气,没撒泼,只是推说自己没胃口,想一个人静静。看着丈夫离开房间,真心舒了口气:怀孕期间这一大一小从心理和生理上让我恶心。

记得从医院回来的那天,在路上打了个未接电话,天气很配合地下起了雨,多个孩子反而令我更加的孤单。我踱着回到家,湿漉漉地横躺在沙发上,再也没有告知他怀孕的欲望,不是为了制造惊喜,而是彻彻底底的无所谓。躺多久,不清楚,雨是没停,天变黑了。到11点左右,急促的敲门声,活生生地把我吵醒,没带钥匙的他这回真的赢了。做妻子的义务,本是灵敏地打开两道锁,热情洋溢地说:“你回来了”。此刻,我却想紧紧地锁住两扇门,累觉不爱地睡下来去,任凭他敲破皮、吼破嗓,我真的无所谓。

我不是铁石心肠,也不是万念俱灰,怀孕这件事对我来说并非痛苦之源,更准确地说,是座迷宫的入口。我应该呈现怎样的表情给丈夫,给丈夫以外的亲人?真的不清楚,痛并快乐着还是不痛不痒,摆出哪个都失真。此刻,我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和现实生活隔着一层膜——真实的我活在失真的世界或是失真的我活在真实的世界。丈夫对此的解释是,“你还没适应怀孕的生活”;母亲则说,“这是母爱酝酿的初始阶段——不成熟”;我有想过,“是不是没准备好要这个孩子”;直到淋浴时,照着镜子抚摸肚子,我明白了:自己是真实的,世界也是真实的,不过是一个人的思考模式和两个生命体之间的临时组装,产生了感觉的误差。

几个月后,我顺产了个健康的孩子,没经历多大的波折,没能让家里人捏一把汗,确确实实注脚了我的平凡。“伟大母亲”的事例在孕期听多也看多,我早已有做一位“伟大母亲”的觉悟,医生也实事求是肯定“风险的存在”,丈夫也常在睡前以鼓励的方式反衬存在的可能。在进手术室之前,我清楚地听见母亲的哭声,眼前莫名其妙地闪过“荆轲易水离别”的场面,第一次油然而生近乎自恋的崇高感。遗憾的是,不出10分钟,孩子被动却相当自觉地出来了。此刻,我意识清醒,能感觉到门外的丈夫手掌尚未握紧,母亲的泪才刚刚开始。他们的担心完全微不足道,完全无法唤起“不能失去我”的念头,仍旧停留在“急不可耐想见孩子”的情感层面。就这么轻易地满足他们合适吗?看着一滴汗未出的医生傻傻地笑,脑子满溢着徒然无获的错觉。然后是丈夫冲进来,抱着孩子、亲着孩子;母亲站在门边,拭着眼泪,看着孩子。“真是个大胖小子”,连护士也凑热闹地加了一句。

……

我兴奋地摆弄着布娃娃,死命地扯着胳膊和腿,好奇它的美,研究它对孩子莫名的吸引力。待不远处放学的铃声响,好心地把它放回孩子的床角。为什么在校门口等待的是我?原先有过思考,可就像扯布娃娃一样扯不出结果。在旁人眼里,丈夫工作,没工作的我自然带着孩子往返幼儿园。丈夫肯定也这么想,甚至于压根不认同这问题的存在。一切很自然,所以,我顺从地辞掉工作,当上家庭主妇。诚然,因果关系颇为无聊,但之所以小题大做,在于我意识到自己的不痛快。每天在家转来转去,好比仓鼠在笼子里转;每天来回的几米路,不正是当下徘徊不前的人生路嘛。可,丈夫不懂,他的人生路有多崎岖,教他没时间回头看看我和他走过的畸形路;孩子也不懂,他的人生路才刚起步,没能力顾虑母亲的路是直的是弯的还是迂回的。不痛快!每天带着孩子走一样的路,他只会自顾自地往前冲,拉着伙伴一起跑,永远把我落在身后,抛在脑后。是的,我成了他们父子俩背后的女人,床角的布娃娃。

一般说来,男孩6岁断娃,可如同3岁不断奶,他执拗地把幼年战线拉长,与身为母亲的我作对。难道是所谓的恋母情结作祟?时时刻刻头靠在小红帽怀里的满足,以至于流口水的情不自禁,使我怀疑人恶趣味的与生俱来。这几乎是无法抑制的欲望,比啃手指更难以矫正:试着从孩子头上抽离一般大的布娃娃,他会惊醒,要么使劲拽,要么大哭,抗拒力无比惊人,又一针见血般刺痛母爱的神经,叫人不舍,反而来个爱的抱抱。孩子是不讲理的,天性是不讲理的。二者绝非因果关系,而是本末倒置的伪因果关系,即“因为天性不讲理,所以孩子不讲理”是片面的。诚然,人在幼年只知“占有”,或者说在生理上控制欲望尚未成熟,手段就是“不择手段”,但不表示“性恶论”的完全认同,因为布娃娃的介入,毫无疑问的外在客体模仿母亲的“固有姿态”,诱激孩子占有欲。我一直信奉着这种平衡两极的“伪哲学”,一方面为自己开脱,一方面为孩子开脱,等待的会是一天平衡打破的时候,一方疯狂地侵蚀另一方。当我看见孩子口水流到小红帽的裙上时,倍感恶心的我已初见事态的端倪。

当孩子稍大一些,生活片段往往介入丈夫圆场的角色,糊得好就是一扇窗,敞开说话;糊不好成一堵墙,彼此隔着,三人三堵,两张床。其中一张是沙发,归丈夫所有,他不得如此,也甘心于此。这样的晚上,最难熬的肯定是我:白天在家闲着,只能靠睡觉打发时间,如此一来,晚上只能失眠;若丈夫同榻,还能聊天或做爱,欲望有所满足;关键在于孩子的央求,拼劲吃奶的力气挤进我的怀里,上小学养成的倔脾气正如催促着“抱紧点,再抱紧点”的嚎。每个不眠夜我都在思考:孩子是否爱上了我,不是康乃馨而是玫瑰色的爱;一直担心一如既往的怀抱会使我情不自禁地对怀中人产生非同的凡想:作为恪守妇道的母亲,本应矜持地回应孩子感情的呼唤,可矜持终究无法抑制共鸣,于是自己与自己孕育的自己再次结合,下垂的乳房再次傲然挺立……淫荡!无耻!风卯足了劲怒撞着窗,正如妇道“呼呼”而至,迎面一巴掌的干脆。清醒后难以自持的自我厌恶,使手慢慢抽离孩子的身体;咆哮后的寂静深处,回荡丈夫不温不火的鼾声,试着从中得到一丝慰藉。夜,即将结束,漫长的它,是我亵渎灵魂未遂的始终。

天亮,阳光照亮孩子半边脸,我从阴影起身走向更深处的阴影。不大的客厅,勉强挤下不小的沙发;沙发很长,容得下丈夫的身;身体有点沉,陷出几个镶着褶皱边的坑。静静地凝视,苍白的脸上往往浮现曾经的神情。是否,唤醒丈夫,需要一个吻?曾经的不假思索,如今却使劲地拉开窗帘,让阳光暴露一切。他有光的感知,有刺眼的感觉,挣扎着咕哝一声,张开臂膀似乎想拥抱什么,而我已在厨房的一角漫不经心地错过了他的好意。睡眼睁开,明白空气的误会,寻找到下落,朝着我傻傻地微笑,他像极了孩子。孩子默不作声地起床,穿过我俩之间,从光亮走向厕所的光亮。光照下的镜子是那么的美,映着孩子俊美的容,像极了他父亲年轻时的颜。每个清晨,并不忙碌,彼此清楚着各自的本分,剃胡须的不是我,整理书包的不是我,我只是攥着抹布在灶台摩擦、摩擦,等着高压锅“吱”的一声——火车到站,车轮停止了摩擦——那时,孩子已无须接送,我站在门口,听到丈夫落下的“我走了”,仍会情不自禁地往屋内瞧:瞧见沙发上未折叠的被子,镜子里折射的空荡世界。

时光荏苒,很棒的季节性词语,迷恋的时候,会咀嚼淡淡的忧伤。初中的孩子,不惑的丈夫,忧伤不过是十年的留白,十年的浅斟与低唱。生活没有太大变化,丈夫依旧晚归,孩子学着晚归,我也习惯他们晚归。自己的时间越发充裕,习惯性地拿着石子在树皮划道道的痕;习惯性地琢磨伤口,推算愈合的时间,准备新一轮的

“爱抚”。有时,会耐不住寂寞,翻箱倒柜找出创口贴,有模有样地贴上,每隔五分钟,再小心翼翼地揭下瞧瞧。伤口流出的绿汁多少渗透了白纸,作为实验所需的素材只是在桌上灯下随着目光凝滞。我在思考:自己的血液能否与绿色液体相溶?试着用小刀割开口子,对着白纸挤了数滴,绿加深发黑,泛起微微红晕,这颜色真好看。也许算得上是杰出画作,无奈留白太多,需要每天相互的交融。一小块一小块地填充,一丁点一点地满足,未知领域渗透的点点滴滴,点点滴滴渗透的难言之情——我和树不能说的秘密。晚上8点,孩子背包回来;凌晨1点,丈夫挎包回来,我都自觉地从被窝爬起,张罗着他们的晚餐。吃饭时,叛逆的孩子止不住地嫌弃,庸碌的丈夫一声不吭。直到有一天,四月中旬的一天,生活有了质的变化:凌晨一点,急促的电话铃惊醒我,一连串的事情闪过脑,最终停在“丈夫死”的那一帧。此刻,听不见任何声音,唯有树,劈着风,嘶吼——

翌日,孩子挣扎着去上学,我在医院的停尸间照看着丈夫。那里信号不好,电话拨向空无的世界,短信暂时以数据的形式寄存在卫星上,直到下午去走廊倒杯咖啡,才发现它们的存在。我坐在长椅上,依次拨回电话,多是亲戚,哽咽得说不出话,每吐一个词都饱含深情,搅得心里一团浆糊。我试着让手机离远些,空气比耳朵更耐听。其中,婆婆的念叨往往催人入梦,只要盯着手机,从一开始数,不出百便可以超脱现实。而我,并未这么做,因为她竟无一丝哭腔,冷静得像律师,跟我讲起孩子未来的条条框框。“可怜的孩子”,她不过是在每句话开头加了个“感性”的词组;“可怜的丈夫”,我小声地对着空气在每句话后面附和了一声。罄竹难书式的念叨结束,她问:“需要帮忙照看孩子吗?”我这才明白“父子”都成了奶奶的托词,后悔没录下她和孙子的“离别”宣言。“老家离这太远,您不方便就不必了。”她就“哦”地一声权当“不方便”。可以想象,家里五个儿子、五个女儿都不在身边的生活,一通电话等的就是死的时候。咖啡又倒了一杯,我点开短信界面依次回复,多是同事、好友,写满了“节哀顺变”。最新的一条闯入我眼帘,点开,上面写着:“阳台的树倒了”。

逃学的孩子,无处可逃的——我!

如果眼睛与眼镜保持一定的距离,眼睛各自盯着各自的镜片,能发现什么?眼睛的倒映,水印的眉毛,余光的鬓角,趋拱的鼻梁。试着把眼镜逐渐往眼睛靠,这些呈像便逐渐地放大,鬓角不见了、眉毛不见了、鼻梁不见了、眼白不见了,一步步逼近的眼珠即将把一切吞噬殆尽。当眼珠膨胀至极点,当眼镜自然地架在鼻梁上,转瞬是一个清晰的世界。前人如何形容期间的感受:步步紧逼的不安与步步紧逼的困惑在释怀后的一目了然。那么,真的存在释怀的环节,表现为映像消散被实像取代的过程吗?或是当映像布满眼帘之际即有实像的面纱遮掩?亦或映像与实像在某个零界点因某种角度的限制巧妙地转化?科学早有解释,但我对这一事实另怀期待,类似于“绝处逢生”、“穷极生变”的现象,不过是眼珠的扩大化添了丝吊诡的情愫。我到底在琢磨什么?是的,依旧在停尸间,丈夫的尸体依旧在眼前。对,不妨试试,让眼镜保持距离。布满血丝的眼,枝杈型的鱼尾纹,日渐稀疏的眉毛,发白的鬓角和无需在意的鼻梁,在靠近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化合、化合、化合,我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自己即将被眼珠吞没,吞没的瞬间,失控地闭紧了双眼。原来一切都是真的,不存在莫名的不安与困惑,更不存在所谓的释怀。映像中衰老的自己与实像中丈夫的尸体没有必要互相取代、相互遮掩,任何零界点、任何角度都无法改变“无处可逃”这一不争的事实,“绝处逢生”的痴心妄想不过是自我欺骗的逐渐放大!逼近!膨胀!吞噬殆尽!!!愚蠢的我摘下眼镜,簌簌落泪……这时,停尸间的门突然开了,脚步声从背后传来,一只手冷不丁防地放在我肩膀上,转头一看——丈夫的脸安在孩子的脖子上。

本书连载自免费原创小说网站”不可能的世界”www.8kana.com,中国最有爱的年轻小说网站!各大市场下载官方免费APP,享最快更新。


还没有书签
是否清空书签 清除 取消
  • 绿
  • A
  • A
  • A
  • A
  • A
  • A
帮助
举 报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
包含色情内容
包含赌博、欺骗信息
恶意辱骂他人
广告或其他有害内容
其它
其它举报原因:
0/20
确 定
举 报 理 由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请您选择举报原因
低俗媚俗
三观不正
淫秽色情
涉政涉黑
暴力血腥
人身攻击
抄袭灌水
违法信息
补充说明(选填):
对应章节:第一章 无意义的正数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