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华

本书连载自免费原创小说网站”不可能的世界”www.8kana.com,中国最有爱的年轻小说网站!各大市场下载官方免费APP,享最快更新。

2014年7月5日是我刑警生涯中最不平凡的一天。它彻底地改变了我,改变了一切理所当然,将单单纯纯的生活无以复加地填充,瞬间滋生成吨成吨的蓝藻,成吨成吨地在我脑海里泛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原本可以准确判断,现在却看不穿了。是的,我需要理理头绪,把案件重新记述一遍,把材料规整规整,要赢回主动权,让真相靠近我。

这是从宁波开往厦门北的D3XX0次列车,如往常一样运行平稳,可到达瑞安站,却有一大批人涌进了1号车厢。看这穿着,一部分是医护人员,还有一部分是铁路警察,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据下属警员的汇报,1号车厢12D座的男士猝死,死因正在调查。相关人员已带回警局讯问。

下午3点,尸检结果出来:氰化物服用过量引发猝死。尸体表面可见鲜红色的尸斑,特别是耳廓、耳垂呈樱红色,颜面及嘴唇有紫绀。通过 “普鲁士蓝法”,检测到胃、肠、心血管等处有残留的氰基离子,从而证明氰化物中毒的事实。吊诡的是,在死者口腔还残留相当稀少的洗洁精。

死者身份:姓名——吴昭祥,年龄——22岁,在校大学生,就读福建XX大学音乐系。此行伙同3位友人前往普陀山,是朝拜还是观光未知,归途中遇害。

与3位友人关系:同校不同系,因同一社团结交,在“小说俱乐部”有各自的代号,死者代号“残月”。

根据以上警员搜集的资料,我大致了解案件的轮廓,决定马上讯问相关人员。

1号人员,朱婷婷,29岁,1号车厢12F座的女士,死亡过程的目睹者。暂不清楚与死者生前是否全无关系。

审讯室内,我负责讯问,张警司负责记录,朱婷婷面对着我们坐。

(考虑到对方情绪尚未稳定,改变讯问,采取询问)“很抱歉把你带到警局,耽误了回家的行程,还请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

“没事。”(一副有事的表情)

“你和死者生前认识吗?”

“完全无交集……其实动车上经常坐一起的是陌生人。”

“哦,那你第一眼看到他是什么印象?”

“第一眼就是他抽搐不正常的时候。”

(我去,这人也太沉溺于自己的世界)

“那你……”

“等等…让我想想…不对不对。他上车的时候,好像很喘,应该是跑进车厢的。”

“那他中途有离座吗?”

“没注意。”

“一点都没注意?”

“我一直都在睡觉,直至被他吓醒。”

(虽然她的表情是很急躁,但急躁所引导的果敢回答与简练语言,有种令人深信不疑的感觉。)

“好吧,现在切入主题”顿了顿,使气氛凝重“能否将他临死前的举措描述一下?”

“我是被他惊吼声吓醒的,瞬间困意全无。手就这样”她试着模仿“死死掐着自己的脖子,呕吐,拼命呕吐,不一会儿…其实,就3秒吧,侧倒地上,抽搐,蜷缩着抽搐……实在是太吓人了。”

(她又冒汗了,顺着鬓角,滑过脸颊,只不过这会儿是冷汗,看得出心有余悸。无论是刚才的大汗淋漓还是现在的冷汗直冒,其实都是紧张造成的,都是种逃避的心态控制着汗腺的分泌:刚才的速战速决是为了逃避现实,现在的难以言说也是为了逃避现实。而这种逃避,在我看来,是最真实的反应。)

“先缓缓”待她捋顺了气“有没有注意到此刻车厢内其他人的举动?”

“注意……别开玩笑了,大伙都吓呆了。他侧倒的时候,我最先尖叫,C座大妈直接瞪大眼睛捂嘴半瘫在B座大叔身上,然后前后排开始站起来探究竟 。我们真的不敢碰他,实在是太惊悚了,那抽搐,仿佛几十万伏电流四串全身…真的不敢碰…”

(她紧张得连气都接不上,身体不住地颤了一下。)

“那后来?”

“就半分钟,我们活生生地愣了半分钟,活生生地看着他抽搐、剧烈地抽搐、不停地抖动、抖动、颤动、微颤,最后像白老鼠一样‘吱’地一声不动了。这会儿才闯进个男的,想扶起他,却发现断气了……对了,这男的后面还跟着一男一女,也是硬挤,男的倒还镇定,女的惊叫得比我还瘆人……接着是‘残月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到底是谁干的?’……整车厢瞬间‘哗变’,乘务员、列车长也是赶得匆忙,反正现场一片混乱,可以说我的记忆是卡带的。不过,也就几分钟到站,秩序还好,估计是列车长报警了。”

“唉,摊上这事……说实话,他还挺帅的,所以看着他抽搐,就非常的不忍心,可是越不忍心就越不知所措,最终就这样活生生地死在我面前。”她终于忍不住抽泣了起来。

“这不是你的错,谁也无法拯救,任何人包括我在内,面对死亡也束手无策……对了,餐桌板上的物证在混乱之际有没有人动过?”

“没有,但是他侧倒的时候,手中的矿泉水也跟着洒倒一地,只剩个空瓶,傍着他不停颤动的头。”

“空瓶?你确定?”

“是的!”

(可案发现场并没发现空瓶,看来是有人趁围观之际,偷偷捡起……不,有可能是乘务员堂而皇之地捡起,也有可能被整车的人踩过最后遗弃在某个角落,直到清洁人员发现,然后清除。总之,在我眼皮下,在这案子所触及的世界里,它的痕迹已被抹去,这带有杏仁味的氰化物的痕迹……)

“非常感谢你的配合,你可以回去了。”

……

2号人员,江萍珺,47岁,1号车厢12C座的女士,死前状态的知情者。暂不清楚与死者生前是否全无关系。

(这里请允许我省去关于死亡目睹的再次确认,由于后来江女士陷入昏厥,所以也无法提供太多的信息,只能佐证朱女士口供的真实。询问的重点聚焦于死者在毒性发作前究竟吃了什么,而我最想知道的是,洗洁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酸甜酱?你是说他用薯条蘸酸甜酱?”

“是的。难道你们还没查出酸甜酱有问题?”

“啊,这个,还在化验中……对了,为什么你那么确定酸甜酱有问题?或者说为什么如此刻意地去强调酸甜酱的存在?”

“难道你不觉得薯条蘸酸甜酱很奇葩吗?”

(忽然发现最近大妈们遣词造句是得心应手,两个“难道”并没给我带来任何压力,只是有点想笑。)

“奇葩并不能解释问题,况且我也经常这么做。”

“越来越搞不懂你们年轻人在想些什么?你知道吗?他是三根薯条蘸酱吃,结果吃进去,眉头就皱了起来,赶紧拧开瓶盖大口喝水,结果就这样送命了。”

“等等,他喝水之前有没有吐出那些薯条?”

“有啊,有啊,忘了说了,大口地吐,全吐了,表情很难受。唉,肯定是那酸甜酱的问题。”

“那先喝的第一口水有没有吐出来?”

“你问问题可否别那么抠啊?我只记得大口大口灌,不记得还要小抿一下尝尝鲜。”

(大妈们似乎把调侃当做生活的态度,久经风雨消磨了脑子,也打磨了这张嘴。我严重怀疑这女人会晕过去。)

“那他是不是喝到一半就紧紧掐住自己脖子?”

“不止,灌了有三分之二,脸上表情比之前更不正常了。刚刚是吐得难受,脸煞白,这会儿是憋得难受,脸红得跟关公似的。然后倒地……”

……

“非常感谢你的配合,你可以回去了。”

(单就从态度上看,前者9分,后者7分;若从真实程度分析,应该都没隐瞒。把两位说辞放在一起,恰好衔接得上,而这种恰好是很自然的。我愿意相信朱女士的真性情,也愿意相信江女士调侃背后的真用意,我决定以此作为参照条件推理下去。可事实真的如我所愿吗?)

……

“来,咖啡。”

“谢谢。”

“我先让剩下的3位回招待所了。”

“哦,好……就是跟他同行的3位友人?”

“对,安排他们分开住,不过没有监视。”

“嗯,暂时不用……对了,老张,说说你对这个案子的看法。”

“看法?我觉得主角尚未登台亮相,一切都还扑朔迷离。”

“你是认为谋杀,并且凶手在他们3个之间,对不?”

“对。今天询问的两位女士,根据刚才小吴呈上来的报告,和受害人生前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她们的陈述并不十分聪明,没有隐瞒真相的能力。当然,完全没有隐瞒的必要。”

“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谋杀?还得斟酌。我们不能忽略自杀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很难证实‘他喝的第一口水有没有吐出来’。如果吐了,他应该能察觉水有异味。”

“不,不。你注意到洗洁精了没有,它是一个混淆因子,暂时性麻木了味觉。而且,氰化物溶于水,仅是淡淡的苦杏仁味,在人难受的时候是很难察觉的。”

“你不能凭着自己感觉去判断,他也可能是‘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当然,前提是他察觉到水有异味。如果没有吐出,只是大口大口地灌,那么就能肯定是谋杀。”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说,当他有所防备却大口大口地灌,其自杀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没错,况且水中氰化物浓度肯定超过10-4M,难说他没有察觉。还有,如果他没吐出第一口水,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奇怪……是啊,如果换做我的话,肯定会先漱口!可他没去洗手间……”

“得去查查他餐桌板上的清洁袋!”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

7月6日天未晴,小吴呈报上化验结果,案发现场那边也将采集的资料传真过来。汇总信息如下:

1、餐桌板上的酸甜酱检测出洗洁精成分。因液体颜色、浓稠度与酸甜酱相近,故不易察觉,导致误食。

2、案发现场无空矿泉水瓶,任何死角均未放过。询问乘务员,无捡起记录;询问清洁员,无打扫记录。他们的态度,十分肯定:案发时消失的空瓶,与我们无关。

3、1号车厢12D座清洁袋尚未开封。呕吐出的半截薯条在汉堡包装盒内。其唾沫检测出残留洗洁精,证实死者生前误食,但未检测出氰化物的存在。

4、案发时餐桌板上确定有薯条、汉堡,也确定没有中杯可乐。常规的套餐模式被打破,令人生疑。

5、死者抽搐时,1号车厢与2号车厢之间的厕所过道传来惊吼,一名男子匆匆往后车厢跑去,过了1分钟,又跑回1号车厢,跪倒在尸体旁,身后有俩人跟着挤进人群。经在场人员确认,是3位涉案人员之一:严霜。

6、死者在案发前45分钟离席,前往后车厢,大约15分钟后回座,手提麦当劳袋子。阅读书20分钟后开始进食,从袋子里并未拿出中杯可乐,而是矿泉水。案发后排查:袋子空的。

7、死者刚进车厢气喘吁吁,不出5秒动车便开了。

8、死者在“宁波——瑞安”动车时间段,离席两次,一次厕所,一次未知。其余时间几乎都在阅读,书名:《等待戈多》。

9、死者在该时间段,表情平静,第二次回座,面带微笑,看来心情不错。

10、经在场其他目击者确认:案发前,朱婷婷趴着餐桌板睡觉;案发时,江萍珺突然晕眩。二人所述结合,确定为目击者代表证词,可以采用。

……

事实总是在合情合理的生活轨迹中出乎意料地发生了,当你自作聪明地将昨天复制给了今天,将熟悉的不断熟悉,陌生的不断陌生,无所防备地将惯性填充,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逃不出自己营造的笼。而当你困身笼中,四肢开始慵懒,进而身心,进而脑子,思维跳不出只能原地打转,越转就越糊涂。活得不明不白也许不是事,死得不明不白才是真大事。我和老张都把他的死看得太过简单,自以为是地替空瓶、酸甜酱,甚至清洁袋安排角色。我们渴望着自杀的画面,曾经多次将三者联系起来,演绎出“自杀”的好戏,可事实终究愿违。“谋杀”是个敏感词汇,但并不麻烦,麻烦的是那些“多余”的举措,往往死无对证,只能旁敲侧击。你问我“他为什么上车气喘吁吁?”我能给出的是N种解释,人证、物证所做出的贡献则是排除选项。值得庆幸的是,此次祸首选项可以穷尽,10条“公理”虽然一定程度冲击了思维过程,却无逸出思考的结局:3人至少有一凶手。

这便是黎明前规整的材料,理清的头绪,可真相真的能靠近我吗?


还没有书签
是否清空书签 清除 取消
  • 绿
  • A
  • A
  • A
  • A
  • A
  • A
帮助
举 报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
包含色情内容
包含赌博、欺骗信息
恶意辱骂他人
广告或其他有害内容
其它
其它举报原因:
0/20
确 定
举 报 理 由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请您选择举报原因
低俗媚俗
三观不正
淫秽色情
涉政涉黑
暴力血腥
人身攻击
抄袭灌水
违法信息
补充说明(选填):
对应章节:第一章 水华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