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 伐吴七术,灭吴三策

章三 伐吴七术,灭吴三策

今日的早朝注定精彩,不仅仅是因为石家的小少爷,在御道上被人打得遍体鳞伤,也不仅仅是因为那个头上顶着上大夫头衔,却从来不上朝的范蠡,突然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最重要的是因为越王陛下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宣告了一则命令。

【命大将石哲为大元帅,封上卿范蠡为大司马,共同掌管全国兵马,自明日起全国备战,准备在来年举国伐吴。】

命令一出,群臣哗然一片。

可能是越王一向贤明,善于纳谏,又或者是立在朝堂上的大臣都是敢言敢谏的良臣。

这些年来只要越王要颁布什么重要命令,尤其是这种关及国运的大事,都会先征求各位大臣的意见。即使他说的再怎么有理有据,文臣武将们也会变着法的提出自己的建议,请求越王切要再做思量。一但越王松口,那么下面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口水仗了。

先是大家各抒己见,对越王的命令提出婉转的建议,谏言的对象都是越王。可是到了后来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唇枪舌剑的矛头转向同僚,文臣武将们分作两派,开始相互攻击起来。

直到战况胶着难以进行时,越王就会站出来调节一番,然后根据群臣的建议将法令稍作修改,就让有司书写成文就此定下。

但是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直接颁布而非寻求意见,越王眼中那股若有若无的杀气,足以证明他这次的态度与决心。绝对不容置疑,谁敢冒头便杀谁。

再加上这件事的主角范蠡,这个从来不上朝的家伙,也要死不死的出现在了朝堂之上。他一出现,越王就一反常态的直接颁布法令,这难道只是巧合吗?

能够站在这里的人,都不是傻瓜,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一次的特殊,想来范蠡早就和越王通过气了,否则这个从不上朝的家伙,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做出头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场面不免有些尴尬。

就在众人踌躇不前,不知何为时,谏议大夫文种站了出来。这位风头正劲的上卿与范例是人所众知的好友,他显然是支持范蠡的。

“臣十分赞同大王的任命,不知范大夫还有何忧虑。”文种碰了碰范蠡,脸上有一丝焦虑,而且音调也有些奇怪。

直到现在众人才想起来,从开朝到现在这件事情的主角之一范蠡,就一直静立在一旁闭目养神。上朝拜见大王也不行礼,而大王任命他为大司马的时候,他既不接受也不拒绝,没有任何动静,这实在是大不敬。

还有一些年轻的官员则是对这位另类的上卿很是好奇,从不上朝只以奏折交流,政见更是离经叛道,大王怎么会如此容忍他。

看着老友焦急的模样,范蠡无声地叹了一口气,终于还是动了动,看似站久了而有些僵硬的腿脚,缓步走到正中央,又不急不慌地环视一圈,满朝的文武一一扫过,直到那些动一动脚就能让越国天翻地覆的大人物们,或低头,或掩面,他这才不慌不忙的开口道。

“谢越王信任,范蠡定会帮助石将军,伐吴破姑苏。”

范蠡说完简短的几句,随意的朝越王拱了拱手,便又缓缓踱步,回到原来的地方站下,继续寻他的周公去了,对越王没有丝毫的尊敬。

但是毕竟有了文种的带头支持,好几位重要官员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也相继站了出来,赞扬了越王明确的决定,并表示认同范蠡的能力,认为他能担此重任。

“大王圣明,石将军乃是越国战神,而范大人也是一时俊杰,两人相合实在是上上之选。”

“姒大人说得对,想当年檇李之战,在大王的带领下,范大人就与石老将军父子有过合作。”

“此番合作,虽然石老将军已经退隐,但是石将军正是而立之年,两人联手,必能重现檇李之战的盛况,大破吴军直取姑苏。”

坐在高位上的越王,瞥了一眼范蠡,又看了一眼文种,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的开口说道

“好,此事就这么定下了,朝会之后你尽快去一趟将军府,希望你们能好好合作,合力破吴。”

眼看越王顺着文种等人的话就要将此事定下,各个世家大族的官员们急得不行,但是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再反对也不是办法,只能在其他地方再想办法了,范蠡一日不除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就一天都得不到安宁。

一位世家大族的官员正思考着朝后怎么对付范蠡,正想着,他忽然有一股不妙的感觉。

“不好,刘卿明!”

就在这时,一个老者走进大殿,人未至而声先到,那苍老的嗓音在这位官员听来,就像是地狱里的哀嚎,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大王不可啊,臣以为范蠡此人,绝对不可担当此重任!”

这个老者刚一踏进大殿,就跪地行了一套传自上古觐见君王的大礼,一套动作下来,非常的复杂。虽然已经鬓发斑白胸背佝偻,但是精神头很足。

大家都认出了他,刘卿明,一个深受中原某位大家的影响,一天到晚把礼仪伦常挂在嘴边的老家伙,在越国的士子中有不小的名声。可是他在朝中却一贯不受同僚的待见,但是越王为了表现他的胸怀,一直把他留在朝中。

他这些年也一直很安分,常年足不出户,研究理论,少有的参与朝政要议,一直扮演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但是只是一让他抓住机会,就会变着法的劝谏越王,克己复礼,奉行仁义,推销他那一套理论。越王自己也常常不胜其烦,但是碍于他的名声,也只能一直隐忍。

“这老家伙不在家里研究礼法,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难道又要反对范蠡了?”

那还是很多年以前,范蠡第一次也是除了今天的唯一一次上朝。他就直接挑出来,呵斥范蠡目无君主不遵礼法,最后却被越王重打了二十大板,降级一等,未经传召不得上朝,现在又要重演当年旧事了吗。

众人在心中暗叹刘卿明的固执时,有些人已经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越王怕是要立威了。刚颁布命令,群臣就议论纷纷,好不容易历经曲折要通过了,这个固执的老家伙又跳出来碍事,今天怕是难以善了了。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为臣者,见君不拜,是谓藐视王权,实乃大罪一桩。” 刘卿明沉寂了多年,再一次对范蠡发起了攻势。

“藐视君王权威在先,又不顾国家礼法,打压贵族世家,擅用低等贱民,扰乱朝纲秩序,实乃罪大恶极。”他的声音不卑不亢,义正言辞。

“大肆宣扬,妖言惑众,使得农不务农,工不做工,却重用商人,荒废良田,四处迁移,动摇国家根基,用心险恶,实乃罪不可赦。”他越说越兴奋,但是跪地奉礼的姿势,一直保持的很端正。

大殿之中静的可怕,文臣武将们都很识趣的不做声,默默地看着刘卿明的表演,同时观察着王座上越王的表情,还不时地望向那看起来若无其事的范蠡。这时候就算有些迟钝的武将也感觉到不对劲了,能混到这座大殿里的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文种等人心中也很诧异,这个迂腐的老家伙,怎么会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向范蠡发难,他的背后一定有人在指使,应该是那些世族大家的一种试探吧,试探此刻越王对范蠡的态度。

当年越国大败,越王急需借助范蠡的力量,力挽狂澜,重整山河,那是越王最依赖范蠡的时候,刘卿明是自己撞到了剑刃上。

可是现在呢,越国已经恢复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不久前又战胜了吴国,范蠡的作用已经显得有些可有可无。

而且范蠡与越王之间,有着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在越国的高层之间,虽说不是人尽皆知,但也不是什么难以探查的秘密。当年奔丧归来的范蠡,持剑闯宫,对于有心人来说并不难查到。

甚至还有传闻说,吴越袭击战之后,范蠡三个月不入会稽王城,就是因为和越王闹翻了,他并不同意那场袭击。

刘卿明在这样一个时间,再一次的上谏,是历史的重演,还是会有另外的结局?这一切都取决于越王对范蠡的态度!

而这时,那些世家大族的官员们听着刘卿明的言语,则是冷汗不止,这一切与他们预想的不一样。之前越王默认他们刺杀范蠡,他们以为越王已经要放弃范蠡了,但是却没想到越王竟然要任命范蠡为大司马,仍然如此的看重他,一如当年,他们都越王被骗了,越王肯定早就知道了专毅的厉害,确定范蠡不会出事。

这该死的刘卿明,太迂腐了,竟然看不出情况早就有了变化,他还不知道随机应变,这是要害死我们啊,真是愚不可及!

“大王啊”刘卿明大声哭喊道,“范少伯此人,不尊礼法,扰乱朝纲,妖言惑众,实在该杀。”

“住口”

王座上,一直寒着脸的勾践终于爆发了,“来啊,刘卿明,妖言惑众,除去一身官职,重打一百大板。”

“大王,亲贤臣,远小人啊”

“大王,忠言逆耳啊”

“范蠡,你迟早······”

群臣感慨,一百大板,刘卿明这一把年纪,怕是活不下来了。

--------

早朝终于散场,文臣武将们形色匆匆的离开。

王宫后花园,越王沿着一条青石小路缓缓踱步,身后右太傅谢亮亦步亦趋紧紧跟随,但是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谢亮是越王还是太子时老越王亲自指定的伴读书童,可谓是陪着越王一起长大的人。虽然他的才能说不上出类拔萃,但是要说谁最能揣测越王的想法讨越王欢心那就要非它莫属了,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也是越王最信任的心腹。

“谢亮,你觉得孤现在心情如何。”越王忽然停下脚步,脸上看不出喜忧。

“臣猜大王此刻的心情当然是极好的”谢亮稍作思考便答到。

“哦,此话怎讲。”越王眉头一挑。

“因为范大夫上朝了,你默许那些世家的刺杀,不为别的,只是释放一个信号,而他今天上朝了,所以证明他还愿意支持您伐吴的,并没有因为之前的袭击之战而与您决裂。而且为了那位女子,他也不得不伐吴,而陛下是他最好的合作者。” 谢亮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勾践的表情,确认并没有什么不妥后,继续说道

“那些世家不知道范大夫的底细,但是我和大王您却是知道的,春秋文榜夺魁武榜前三的惊世大才,有了他的加入,我们的伐吴大计至少多了三成的把握。”

越王看着谢亮摇了摇头,“不止,至少五成。”

谢亮这人,谈性一起来就打不住了,不自觉的说道,“大王所言极是,不过我猜大王此刻不仅仅是喜,而应该是喜忧参半。”但是这话一说出口就后悔了。

“哦”越王眉头一皱。

“是臣之前一时犯浑,说了糊涂话,还望大王恕罪,这种时刻大王怎会有忧呢。” 谢亮意识到说错了话,立刻跪地不起,面色低沉有些支支吾吾的。

“哼,胆小的家伙,你与孤一起长大,难道孤会因为这点小事就难为你?你说就是了,怕什么,只管说,孤恕你无罪。”越王一声冷哼,有些不高兴。

“是,大王切莫动怒,臣只是妄加揣测,既然大王想听,下臣便壮着胆子说几句。”谢亮再三斟酌后继续说道,

“下臣愚见,大王所忧之事是非在灭吴,而是在灭吴之后。”

刚一说完谢亮心中又是一阵后悔,直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都怪自己一时嘴快,非说什么喜忧参半,现在被逼无奈只好说出心中所想,但也是点到为止,隐晦的提了一句便不敢再多说一句。

果然越王闻此言果然脸色一沉,谢亮吓得连忙跪地不敢言语。

过了一会儿,越王发出一阵大笑,“谢亮啊谢亮,你简直就是孤肚子里的蛔虫,别人只当孤愤怒于世家大族的自作聪明,只有你,才懂得孤真正的心思啊。好了,起来吧,孤之前便说了,恕你无罪。”

谢亮看越王的脸色由阴转晴,便放下悬着的心笑嘻嘻的站了起来。伴君如伴虎,即使是一起长大,但是面对一些禁忌之事,他还是非常谨慎的。拿捏好分寸,切莫恃宠而骄,这也是他能够混到今天这个位子的依仗。

越王拍了拍谢亮的肩膀,“当年还是多亏你提出的那一招一箭双雕之计,若是没有此计将范蠡绑在越国的战车上,不要说消灭吴国了,越国能否保住还得两说呢。”

“大王谬赞,臣只是一心为越国着想。若没有文大夫的伐吴七术,我也万万想不出此计,文大夫才是首功。”谢亮弯着腰恭恭敬敬的说道。

“好了,好了,文大夫是首功,当然你也是功不可没,孤不会忘记的。”越王闻言哈哈大笑,一语道破了谢亮的小心思,文大夫是首功,那他谢亮也是有功的。

毕竟两人从小一起长大,谢亮了解越王,越王又何尝不了解谢亮。

谢亮虽然在才气能力上略有欠缺,但是却非常懂得分寸,即使是邀功也是点到为止,从来不会越过那条底线,甚至这种所谓的邀功,有时候其目的只是为了博君王一笑。

越王身边文有谏议大夫文种,武有上将军石哲,还有那个虽然只是挂着虚衔却因为某些原因而不得不一心一意助越灭吴的鸱夷子皮范少伯,可谓是人才济济。

但是谢亮却不同于他们,对越王而言,谢亮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那就是绝对的心腹。因为一起长大,互相非常了解,谢亮的所有一切都掌握在越王的手上,要说这世间谁最不可能背叛越王那就非谢亮莫属了。

越王对于谢亮的信任甚至超过了越后,几乎所有的秘密越王都愿意与这位从小到大的心腹分享。某种程度上谢亮就是越王倾诉的垃圾桶,另类的分担痛苦与喜悦的对象。

“不在说这些了,昨夜范蠡与孤见了一面,提出了一套灭吴三策,说是定能在明年冬季之前灭了吴国,但是这一切都要绝对保密,不能泄露半分。孤想来想去,也就只有你能担当此事了。”越王忽然又严肃起来,显然这件事很重要。

“臣定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不辜负大王的信任。” 谢亮也不推辞,这类需要保密的任务,他不是第一次办了。

“好,共有三点,你且记住了。第一,全国三大粮仓秘密蓄粮,且不惜代价向其他各国购粮。第二,遣使者与周边几国答成协议,不向吴国出售一粒粮草。第三,秘遣高手潜入吴国,调换吴国农司储存的良种。记住办事的人都要是绝对的心腹,至少在春种之前,绝对不能泄露半分出去。”


本书连载自免费原创小说网站”不可能的世界”www.8kana.com,中国最有爱的年轻小说网站!各大市场下载官方免费APP,享最快更新。


还没有书签
是否清空书签 清除 取消
  • 绿
  • A
  • A
  • A
  • A
  • A
  • A
帮助
举 报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
包含色情内容
包含赌博、欺骗信息
恶意辱骂他人
广告或其他有害内容
其它
其它举报原因:
0/20
确 定
举 报 理 由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请您选择举报原因
低俗媚俗
三观不正
淫秽色情
涉政涉黑
暴力血腥
人身攻击
抄袭灌水
违法信息
补充说明(选填):
对应章节:​章三 伐吴七术,灭吴三策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