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秦境偶遇

  • 作者: 真钢
  • 更新时间:2016-12-28
  • 字数:3063
  • 吐槽数:1
  • +书架

本书连载自免费原创小说网站”不可能的世界”www.8kana.com,中国最有爱的年轻小说网站!各大市场下载官方免费APP,享最快更新。

按照北成君说的到了渡口,出示令牌,等了小半日,便坐上了船过了河,一上岸,就有几名黑甲的士兵在拥上前来,仔仔细细地把坐船的诸人都检查了一遍,查到薛武安的时候,他们一眼就看到了那柄铜剑。

“这是什么?”检查薛武安的那名士卒操着浓厚的秦地口音说。

“墨家非攻院的剑。”薛武安想了想,还是觉得要把墨家的名头搬出来。

“依我秦律,城中不得带剑,也不可把剑拿到市集里去贩卖,你可记好了,免得到时候被抓!”检查他的那名士兵义正辞严地说了一通,然后放薛武安过去了。

秦律吗?

走上秦国土地的薛武安脑海中不断琢磨着这两个字。

诸子百家中,他对法家的知识最为匮乏,不仅因为法家著作较少,更因为他平生最不喜欢的就是刑名之学。在他眼里,那些法家之徒都是一群视人命如草芥的疯子,只会用一些花言巧语来魅惑君王。

但是现在想来,西秦比起其他六国,似乎更为有朝气一点。秦律甚是严格,执行力度也很大,而且经过秦帝国数十年的经营,已经变得相当完善,继承了秦帝国衣钵的西秦能在四家分秦之后迅速在关西站稳脚跟,甚至猛扑六大战国,秦律功不可没。

而三秦却并没有很好地继承秦律,薛国选择另起炉灶建立薛律,但多年没有什么进展。卫国和随国都恢复了被秦帝国灭国之前的旧法,一时间也是问题多多。

因为不是第一次来秦国,薛武安也并不觉得生分,走了一会,天已经黑了,便想随便找一家酒舍过夜。这里临近长城,风沙较为严重,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每年秦国长城换防时都要从这里经过,所以一路上也有不少人在这里开店迎客。但薛武安运气却不是很好,沿着官道走了很久,别说酒舍了,连一户人家都没有看到。就在他暗自盘算是否要在荒野上睡一晚时,一点灯光进入了他的视野。

那是一家很普通的酒舍,连招牌都没有,看上去和一般的农家也没太大区别,只是院子更大些,房间更多些。

走进酒舍,和酒家谈好价格,交了钱,薛武安便拿了一壶酒,坐在正堂的角落里自酌自饮。二十多天没尝过酒味,一饮之下,竟还有些不适应。

酒水入腹,身体便暖和了起来,似乎连带着让心也变得暖了。薛武安这时才意识到他是一个人在秦国的地界行走,以往来秦国,大都是跟着巨子或者跟着非攻院的掌事焦回,主要是去咸阳分院办正事,一路上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西秦。

几樽酒下肚, 薛武安忽然奇怪起来,他为什么要来这儿?为什么面对着北成君他就是无法冷静?为什么他要给北成君说那么多近乎气话的话?更傻的是,他为什么要履行那些气话?

那可是百镒黄金啊……

薛武安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尽力把那道金光从脑海中驱逐出去。

更让薛武安感到气愤的是,虽然他在北成君面前证明了他是一个合格的墨家游侠,但他分明知道他不是。

用力给自己灌了一口酒,薛武安感觉肚子有一点疼,这才想起今天还没吃什么东西。他连忙站起身跑到酒家面前,买了几块干粮,几块牛肉,拿到自己的位置上吃了起来。

才吃了没两口,正堂忽然又来了两个人,显然酒家很熟悉他们,没有收钱便招呼他们坐下了。

“苏兄,怎么样,还顺利吗?”

“可不怎么顺利,你也知道,这次征发的九个县,都是以前薛国的地盘,反应比较大。”

听他们说话的口吻,似乎是秦国军队的小吏,当今天下各大战国,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常备军,但大型战斗很大程度上仍要依赖临时征发的部队。夏朝时诸侯争斗,都是征发名下封君的私兵,夏朝奔溃后,各国逐渐开始建立郡县,这样征发部队更快,也更方便管理。

定阳以北,河水以西三百里土地,以前便是薛国的两个大郡。西秦攻取之后,没费多少力气便安顿下来了。但是这次征发部队似乎也遇到了麻烦。

但是……九个县?这似乎太多了一点,如果征发得当,九个县可以征发出近两万人,秦国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要征发九个县呢?

但是转念一想,这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便继续喝酒吃肉,不再管他。

“不管怎么说,还是得感谢当年的武成君,送给我们秦国两郡二十一县,哈哈哈哈。”

听到那个姓苏的人说这句话,薛武安忽然愣住了。

过了片刻,他放下酒肉,默默地离开正堂,到了自己的房间,坐在炕上,倒头便睡了。

他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也不想知道。

第二天,他早早的便离开了酒舍,很快就到达了生水,河水在秦国地界上有三条支流,自北向南呈“三”字形分布,分别是生水、辱水和区水,度过这三水,才能到达定阳,一路上足足有二百五十里。

又是数百里的路程啊……

薛武安想着这二十多天的旅程,总有一种梦幻的感觉,但他也明白现在不是缅怀的时候。

生水不算湍急,所以既有渡口,也有大桥,只不过大桥距离自己尚远,所以薛武安还是打算在渡口坐船渡河。但是这个渡口不是官办的,而是某位大商的私营,虽然不会有人来盘查,但价格也贵得多,等待的时间也更久。

薛武安正在犹豫要不要多走几步路去过桥时,一艘小舟忽然从河水对岸划了过来,停靠在了渡口边。一个锦衣高冠的中年男子慌慌张张地从船上下来,身上还背着一个不小的包袱。

“如果有人问起,千万不要提起我。”那个中年男子给店家吩咐道,顺手塞了一块赤金给店家。赤金的价值虽然不如白金和黄金,但数量很多,是各国之间交易的主力,这么一大块赤金,能保一户人吃上大半年。

那店家自然非常高兴,满口称是,把那块赤金收了起来,向中年男子施了一礼送行。

那中年男子慌慌张张地走过来,薛武安见他连路都不看,本以为会撞上自己,便想让开一步,谁想到那男子虽然慌忙却也不想撞到人,也是错开一步,两个人正好撞在了一起。

“真是抱歉。”薛武安连忙道歉,但那中年男子似是无心纠缠,摆了摆手便要走,余光扫到了薛武安手里的剑,竟是愣了一下,重新打量了一下薛武安,蓦地停住脚步。

“足下可是墨家弟子?”

当墨家弟子的一个坏处就是,似乎到哪里都能被认出来,有时候薛武安希望被人认出来,有时候却不想。现在他眼看着有船了,急着想过河,实在没什么心思和这个奇奇怪怪的人搭话,“是啊,在下的确是墨家的一个小弟子。”

“可知你家巨子现在何处?”那男子问道。

一听这话,似乎这人和巨子挺熟,薛武安也不敢怠慢,只好道:“不知,我出发时,巨子尚在梁国墨家总院,已过去月余,实在不知他会在哪。”

“少侠是哪一院的?”中年男子问道。

难道这个人也是墨家的?薛武安这么想着,嘴上还是回答道:“非攻院,薛武安,蒙巨子不弃,授予墨守剑,让我在三秦一带活动,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一听这话,那个中年男子激动地抓住了薛武安的手,嘴唇颤抖,连带着胡子都在微微发颤。

果然是墨家弟子!墨家弟子遍布天下是不假,但在这里遇上也太难得了一点。看他这么激动,薛武安已经做好了跟着他喊出“墨守天下,兼爱非攻”口号的准备。

“久违了!”中年男子的眼睛里已经有泪花在闪现,“对了,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秦国左丞相,皮密新。”

“啊……啊?!”

薛武安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中年男子,轻轻地把手抽了出来。

一刻时间后,皮密新已经拉着薛武安到了一个无人的僻静之处,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简直就像是个人贩子。这一路过来尽是草野,水面上还刮来阵阵寒风,由于没有什么阻碍,这些寒风一五一十地刮进了薛武安的鼻孔里,但他还嫌呼吸到的空气不够多。

秦国左丞相!

丞相,为一国的百官之首,地位仅在王之下。秦帝国本来没有此职,几十年前为了招揽捭阖大才公孙贾,才为其设立相邦一职,秦帝国崩溃后,西秦王把相邦拆成两个职位,分左右丞相,从此与诸国不同。

除了梁国之外,列国皆以右为尊,秦国也不例外。所以右丞相比左丞相还要高上半级,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左丞相虽算不得一人之下,但也是只手遮天的风云人物了。皮密新这个人薛武安也有所耳闻,他十几年前入秦,甫一入秦便以军功在秦国成名,很快便被拜为左丞相,在相多年,虽说无甚大的功绩,但颇受秦王宠信,也算权倾朝野。

为什么秦国的左丞相会到这儿来?


PS:

第一次在作者闲话里说话,以前不说是因为怕打乱了故事节奏,现在故事的第一卷趋于结束,节奏会比较舒缓,也就不怕了(似乎有点短?……以后的每一卷会越来越长的……)

首先感谢各位读者,另外要特别感谢天子的推荐书评,不然点击也不会翻了好几倍……

在这里说话当然主要不是为了聊天,而是给大家说明一下背景的一些考证。

还有纠正一些关于战国历史的大众错觉。

比如说我们总会觉得战国时代打仗的那些士兵都是常备军,包括很多影视都这么演,打起仗来都是喊一句派你领兵十万之类的。

但其实第一句话应该是派你征发十万。

不论别朝,至少在战国时代,常备军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这和经济水平有关,我算过一笔简单的帐,长平之战中赵国四十万的军队数量如果属实,以每人每天一斤粟来算,一年就可以吃空赵国一多半的赋税。(具体计算过程有机会另贴),这个计算虽不严谨,却也能说明问题。《战国策》记载魏武卒五万,武卒便应该是魏国当时负责野战的常备军的总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李牧“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这里的“百金之士”有一种专业解读便为百金雇佣来的士卒,可见当时的常备军带有雇佣军的性质,是非常损耗财钱的。除了边防守军之外,真正负责野战的常备军,不管哪一国,都不可能太多。战国策中动辄“带甲”百万,说的也不是各国的常备军,而是战时的征召军。

战国时代的大战,一般会征发战场附近的几个郡县(这也是郡县制为何受到各国欢迎的原因之一:征召部队更为方便),比如《赵世家》中记载:“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人距难”,如果不是长平大战那般举国大战,一般不会兴师动众。而战争结束后,这些征召部队也会解散,休养生息。

这一点经常被文艺作品和大众忽略,我在这里说明这一点也是为了给读者们提一个醒,因为我笔下这个架空世界里面的战争也是这般的。

这里再多说几句,这本书虽然是架空,但是除了情节之外,基本都会努力靠齐真实历史的战国(诸子百家会加以浪漫化的虚构,文学方面会加入两汉的五言诗),我个人是希望能把这本书写得跟真实的历史小说一样严谨的,也希望大家担待。

还有一点就是相国的问题,历史古籍中几乎全部把这个职位称为“相国”,其实是因为要避刘邦的讳(先秦史料大都由汉朝人整理),这个职位的真实名称是“相邦”,这一点是有出土文物为证的,比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二年相邦春平侯铍”上有一条铭文:“二年相邦春平侯,邦左工师赵瘠,冶事开执剂。”

其实关于战国历史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说,但是再说下去会影响小说的阅读,我在考虑以后开番外专门讨论这些历史问题。它们并非无意义的,理解了战国历史,也就更容易理解这个故事,虽然这是一个架空,但我还是希望能把它写得像历史小说一样厚重。(虽然在现今的创作环境下比较难,但我会尽力)

谢谢大家。

还没有书签
是否清空书签 清除 取消

血城墨守之卷

风云初起之卷

二帝一都之卷

南梁争王之卷

如履薄冰之卷

王位更迭之卷

风雨飘摇之卷

龙蟠虎踞之卷

龙战于野之卷

  • 绿
  • A
  • A
  • A
  • A
  • A
  • A
帮助
举 报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
包含色情内容
包含赌博、欺骗信息
恶意辱骂他人
广告或其他有害内容
其它
其它举报原因:
0/20
确 定
举 报 理 由
请选择举报此信息的原因:请您选择举报原因
低俗媚俗
三观不正
淫秽色情
涉政涉黑
暴力血腥
人身攻击
抄袭灌水
违法信息
补充说明(选填):
对应章节:第十三章:秦境偶遇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