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贤者之城 科学艺术坊 天下布武团 酒馆
好友动态
书架
0世界币 -- --

返回

顶部

APP

下载

意见

反馈

读《丰安杂记》 看世间百态【请贤者大大推精】

读着《丰安杂记》让我有小时候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感觉,上至皇亲国戚,诸子之争,下至市井乡民,戏子小贩,作者君都讲述的平和朴实,耐人寻味。作者君以口语化的日常将丰安城内的一街一景,一人一木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无关文笔,旨在情怀。

    文字虽不太精细,但这恰如某些与生俱来的秉性,本书由此来看,更像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演说家,用更亲近观众的声音,以实体书的标本来写网文,但这又让人怀疑,这不是网文。

    除了第一章里面有一小部分对话是连续在一起,没有分段的以外,其余的几章前后衔接都很自然,“讲故事”中还偶有作者君的一些小想法。这些,也很自然的嵌入文中。

    通读全书,作者君对于文字的感情,或许更像是对待毕生的珍爱之物。思想中默默流动的河流,已经具备狂风暴雨的能力。

    但是整篇小说下来,不管是不公,还是阴谋,亦或是难以承受的委屈,始终没有看见作者君“咆哮”的身影。古人自制力都很强,隐忍能力,不敢想象。

作者君有时也会采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写作特点,将丰安城内该有的真善美铺设在争斗,权谋,脸面之上。比如:公主的点醒。

    作者君采用一章叙述一故事的方式,故事最后还有作者君谦虚、诚恳的写文态度,实在是令人感动。在作者君的笔下,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和个性,也就是这所有的不一样构建了整个丰安城的千般万象:守墓人,戏子,官爷,妓女,正妻,小妾等的人生历程。

    以下是我以自己读到的章节想到的诗句及人物,仅作简析,如若究其根源,安安实在才疏学浅,不敢卖弄。

第一章  掌灯  

 

    看到守墓人的这一段,我最先想到的是负责人的公墓园丁,(因为我最近正在重温高中初中的文学读物)就是《茶花女》中阿尔芒拜托照顾玛格丽特坟墓的那个善良守墓人,自是苦命人。在阿尔芒前往墓地时,也讲述了不少苦命的下葬人的身世。

    本书中的白骨,是一个心中有鬼神,有事没事要拜拜,貌似还能预知城内何时来送丧事人,凡事求地藏王菩萨保佑的掌灯人。能收养白雨,可见他也是一个心地善良之人,书中对于他外貌的描述,可谓是“惊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之说,不是没有道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因为得病也好,事故也罢,他们都保持着一颗善良,炽热的心。

    作者君不以貌取人,依然将面目丑陋的人,放在正能量的一面,给世人警醒,在我看来,通过这一形象,树立起一个人类灵魂美的典型。这一形象还体现了善战胜恶,真诚战胜虚伪的理论。正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他身上的时候,他依然保有一颗纯善之心,那种无私、高贵、永恒的爱,跟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章中对于“鬼火”的那一段描写,绘声绘色,我本以为是不是要写鬼魅之态?结果是硝石。这一结果也使作者君的态度摆在这里,嘴里叫出声的不能是忌讳的语言,避之,则心安之。

    城里的丧事,没有几个身份高贵的“坑”在这“见龙岗”。我想送给守墓人一个高大上的“坑”。

 

  越王勾践墓

秦望山头自夕阳,

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

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

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

烟树中原正渺茫。

这是南宋诗人柴望的一首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在各种课外读物中,代代传承,对于处于事业低谷的人来说,这是励志,东山再起的最好佐证。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冷室之花,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也是时代的悲剧和无奈。

第二章  刀旦

 

 

 

要说刀旦,讲的自然是戏子,而且是出落的婷婷玉立正值豆蔻年华的精致美人儿,提亲的大有排长龙的架势,我只知道口碑好的女孩才会有这么多的仰慕者。杜鹃在作者君的构思中自是这样的人。而李福的儿子李青,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为了得到财产,竟然是用砒霜害死亲生父亲!在真善美,假恶丑的较量中,到底是邪不胜正还是邪不压正?这样,养女和亲儿子在金钱、孝心的面前,表现的种种,形成了鲜明了对比,也让身为读者的我,心中一凉。

杜鹃在多次救场之时,养父已暗自决定将戏院交于她手。在面对李福突然去世的重大变故之时,她除了作为女儿该有的痛苦,并没有出身柳巷的胆小懦弱,此人物性格作者君刻画的入木三分,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过,她的死,于读者而言,太过委屈!因为到死也没有知道事情的真相。

李青不自知,自己在父亲怀里长大的那些孩提时代,父亲是如何爱护,心疼这个孩子的!孟郊有一首《游子吟》,我想此刻,他最能表达李福的内心世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刀旦给我的启示,要说善恶,美丑,不如讨论舐犊之情。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所以很能理解作为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期许。当将最初的那种王者之王,成龙成凤慢慢降低要求,最终变为只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可以照顾好自己的人的“最低”要求时候的那种心酸与无奈。

第三章  络头

络头中所讲述的内容,我的理解为一个智勇双全的奇女子,而且身份是个公主,为了解救自己的夫婿,利用关外来犯之时,人水土不服的特点,几句话喝退敌军。这是故事,所以讲的时候未免有些新奇,但是在古代,确实有很多东西,尤其是医学方面的药理,是寻常百姓不知道的,更何况是荒蛮的关外人。

 此章节中有一词“望门寡”,让人听起来,尤其是女性,很不乐意。当然不乐意是对讲这话的“疑似匪首”的人。

这也揭露了封建陈规陋习,女性地位极其卑贱,哪怕是皇亲国戚,一样改变不了男人三妻四妾的局面,那时的所谓男权社会,强调女人从一而终,并将此举作为女性守节操的最高标志,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订立婚约后,女人便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未婚夫先亡,未婚女子虽居家,也须为夫守节,称“望门寡”。而这样的女子通常被认为“ 命硬”、“ 克夫”,以致难以再蘸重嫁。不被婆家待见。

在这种理论支配下,未婚夫先亡,往往使不幸的女子留下深重的心理阴影,认为自己“不吉”,多半孤独终身。这是很多古代电视小说中很常见的情节,《丰安杂记》中,作者君一笔带过,虽则带过,但是让我有种想说下的心情。

《寻秦记》中项少龙喜欢的那个女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经历?我记得好像是。

这一章有些小瑕疵,有几个错别字,正如布衣先生所说瑕不掩瑜。故事整体结构很好,也能让我们从中体会其中蕴意。

第四章 铁面

 王公贵族,市井小贩,既然大家都生活在这丰安城里,那么总会有一些明里暗里的瞧不上,高攀不起之说,马戬看不起他认为的低贱身份的白雨,他们之间的那场争斗也将白雨不服输的个性很好的展示出来了。但是世人存在这世界上,有形无形之中都有他特定的作用。就像我曾经一直怀疑自己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后来我虽然一直没有找到答案,但是生命的延续和反哺让我至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古语有云:“莫欺少年穷”,白雨在作者君的故事中还没有惊天地的举动,或者作者君设定出来这么一个人物就是为了让读者们感受一下,身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无奈,以及时不时会被“上等人”羞辱的下场,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出场的也越多,但是作者君赋予每个人物一定的“生命力”,伶俐的丫头,高傲狡猾的铁面总司郭渊,公主为生母的马家兄弟。这一幕幕,一场场,定格在丰安城内。

第五章  花魁

花魁里的纸鸢,出身烟花之地,但实在是身不由己,不爱慕虚荣,不贪恋富贵,做好事,为了报恩,一直跟随着一个赤脚郎中,实乃好女子。

 后边几段的描述让我想起了争斗强烈的甄嬛传,作者君为了将故事叙述的“惨烈”些,故意将可以左右事件结果的主要人物,也就是皇帝,刻画成了一个昏君。

看到这里,我发现原来作者采用了倒叙?也就是这一章节,作者君题外话抛出了“猜出来长大后的男孩女孩是谁了吗?”的问号。那么,你看了故事,自然就明白了他们是谁?长大后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和曲折。

一个人,即使思想再纯净,也难免会遭受遭受命运的挫折,或者,这种我们认为的挫折在纸鸢的眼里,已经算不上挫折了。她能在思想上有超脱俗世的利害权衡,也是后来她悬壶济世,专心致志完成自己内心所思的一种行为。

人在洞悉世事之后做出的选择,往往是经受孤独考验之后的一种心酸。此书的很多情节,在我看来透着些许的悲观注意色彩,但是不管消极还是积极,只要能让我们回味,这就是好故事。

附一首温庭筠的词,这是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纸鸢决定跟随夫君的那一刻起,或许她就已经知道自己不会再有那样的闲情雅致懒起画娥眉。

我想为这个不为金钱,利益,权威的女子点赞。作者君在此节中的人物塑造丰满而深具魅力,纸鸢一角更是深入我心。

第六章  甘酸

甘酸这一章中的内容将皇帝的前半世描述的稍微小清新一些,原来每个昏聩的人子完全丧失本性之前,也有这样的柔情,痴情,专情的一面。皇帝看上厨娘(地位卑贱的女子被皇帝相中,那个可是即使修来的福气,任何女子在得知这一喜讯的时候,都应该欢快的舞蹈吧!但是,这个小厨娘是个例外。正因为例外,这世上多少女子又因为一时的意外,被一时的喜爱,而后又被抛之脑后,淹没在茫茫后宫三千佳丽之中呀!

在她当众拒绝他之时,一首柳永的《凤栖梧》最能表达那一刻,九五之尊的皇帝的复杂的内心情感了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然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本是风花雪月之事,也亦是烟花柳巷之处。用在标致的厨娘身上很是不妥。但是抛开场合来看,皇帝不就是身在烟花之地吗?

被拒绝,就有遗憾,有遗憾,终有觉悟,读者朋友且看皇帝的觉悟。

 

第七章  正房

    正房一章节所讲,简直可以用宫心计来说。皇后跟妃子们斗,公主们我原本以为或者能像同根生一样互相扶持,但是生在心计的漩涡之中,人总是要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忍。我要说的是葵萱,一个因为母亲家的没落而出生在宫外的被皇帝遗忘的“长公主”。

    话说,这个后宫的妃嫔位份,真的和母家的显赫地位是分不开的。葵萱的外公打了败仗,能连累到了舅舅抬不起头来,这可以理解。但是昏君的脑子可以真的混得不轻,舅舅地位低了,连妃子的位子也降级了,改为嫔。敢问,皇帝大老爷,你孩子的舅舅和您,也就是您的骨肉的父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是不是也要降级呢?

葵萱爱上的人,是一个普通人,虽然她那时不受皇帝父亲宠爱,但是身份依然是尊贵的公主,等级,门第,所有这些虚无的东西,时时刻刻阻挡着他们相爱。悲剧必然发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葵萱今后的黑化路线,不是生来就有的。环境使然!

有一首爱之情深,悲之沉重的《玉楼春》,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欧阳修将送别之景,很明显融入了沉重的离别之伤。如此悲戚的场景似乎转移了读者的视线,“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也成为了千古佳句!

 

第八章  丹青

 丹青一章中所提及的人物,是作画弄墨之文人。由于丰安城展示的场景是古代,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丹青”。中国画中以墨色为主,以丹青色彩为辅,这样的中国画也称为“水墨丹青画”。

不过我忍不住要吐槽一下,为什么我看到题目就想起了,周杰伦的那句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好诧异!

《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杜甫有诗如下,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今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一代画马宗师竟然靠卖画为生,故事中的画师亦是以作画卖画为生,只注重质量,不在乎高产。仅此一条,他是个有血性的文人!

 

书评到此结束了,因为今天看到了这里。小说整体叙事结构宏大,并且剧情跌宕起伏,各种人物铺设很精准,伏笔也是随着剧情发展一步步挖掘出来的。我很喜欢这里的每一个故事。

请评审的贤者大大们推精。

PS:书评中所涉及的诗词鉴赏,都是安安拙见,度娘可以百到的,安安没有提。贤者们可以复制试一下。最美丽的风景送给端午节,正在过节的您!

 

分享至:
27条回复
1

市井百态轶事频:娼痴情,伶怀恩,屠狗多仗...

市井百态轶事频:娼痴情,伶怀恩,屠狗多仗...

1744
121
0
31
2

小城故事多,有糟糠英雄,锦绣大方

小城故事多,有糟糠英雄,锦绣大方

1720
44
0
19
3

你可知一套从天而降的教材?

你可知一套从天而降的教材?

1258
6
0
5
4

【杂记】不杂记流年——2016布衣小评【26】...

【杂记】不杂记流年——2016布衣小评【26】...

609
29
0
14
5

这本书与明清小说相比也毫不逊色。

这本书与明清小说相比也毫不逊色。

450
4
0
3
1

《老王修仙记》第一章评测——恶搞无罪!ku...

《老王修仙记》第一章评测——恶搞无罪!ku...

871
7
0
7
2

这是我见过最搞笑,最欢乐的小说了,没有之...

这是我见过最搞笑,最欢乐的小说了,没有之...

1003
9
5
7
3

挺有新意的作品,游戏+科幻+幻想,多元素化...

挺有新意的作品,游戏+科幻+幻想,多元素化...

1520
4
0
6
4

果然是不正常的小说,太好笑了!

果然是不正常的小说,太好笑了!

1031
18
0
24
5

古墓奇兵又一佳作

古墓奇兵又一佳作

1255
10
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