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贤者之城 科学艺术坊 天下布武团 酒馆
好友动态
书架
0世界币 -- --

返回

顶部

APP

下载

意见

反馈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这是一篇自评,也是一篇对阿宅给《银河之眼》的书评《这并不是一封情书》的评后评。这个标题不是用来评价《银河之眼》的,而是献给《这并不是一封情书》的。本来想凑趣地取叫《这就是一封情书》,但是最近情书流书评有泛滥的趋势,而且在这篇评后评里,情书二字,显得不够庄重。所以还是换了现在这个标题,这也是我读原评最贴切的感受。

    阿宅历次出的评我都看过,看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见解犀利,眼光独到,满满是文学批评的才华。因此心向往之,经过精心策划,了一段时间,先混了个眼熟,这才敢腆着脸请阿宅看看《银河之眼》。

    说实话,这不是约评,因为如果贤者看不下去又要写评,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所以自己的私心只是想安利一下自己的书,如果能求得一点私下的意见批评更好,万一能发掘一个潜在的读者就是中奖了。至于出评,我是这么跟阿宅说的:如果能看得下去,请指教一二,但求有感而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事多磨。阿宅忙于在蓝天碧海间奔波,又有亲戚走动,还要水群。这一等就是一个星期,我觉得老了七岁。

终于阿宅告诉我,看了头两万字,可以看下去,第二天可以看完出评。我很开心。因为像她这么刁的口味,能看下去真的是很大的夸奖。

    第二天,阿宅并没有看完,我看见了她在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吐槽。第三天,看见了她在第十五章的吐槽,第四天,看到了在第二十五章的吐槽。

    这样的进度让我倍感期待,我相信她读到了一些东西。

    每天在电脑前,我不断刷屏,期待这篇书评。

    造化弄人,这篇书评终于发出来的时候,我正在上课。等到下课的时候,我只抢到一个二之又二的楼层:22楼。但是就如同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这篇评,我很喜欢,越看越喜欢。

     到目前为止,我读了已不下二十遍。震撼、惊喜,百般滋味陈杂。

     这是一篇完美的书评。

     它首先是一篇好文章。无论从文章的结构、遣词、铺垫还是抒情上,这都是一篇让人读后唇齿留芳的美文。就连《银河之眼》书评乱葬岗的威名都没能挡住它成精的步伐,已经足以说明书评的质量。

     但我之所以认为它完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篇书评完全契合所评的作品,是对《银河之眼》目前章节最准确的诠释。阿宅完全读懂了这本书,读懂了这十万字背后隐藏的一切。

   《银河之眼》这篇文除了偶尔轻幻想一下之外,几乎没有考虑过商业因素,创作的目的大致有两个:文以载道和以文会友。前者已是不易,后者之难尤甚。

    文以载道,不仅要求有道可载,还要载得住,对作者的思想和笔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终究是与个人的学识和才气有关。要以文会友,要紧的却是心意相投,全凭缘分。

    能就一词一句,或者一章一节产生共鸣,已是同船渡的层次;

    如能得其要旨,赏其精华,此唱彼和,更是共枕眠的福分。

    最难一层,闻弦歌而知雅意。志在高山,则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则曰“洋洋兮若江河”。

    阿宅于《银河之眼》的书评,已臻此境。

    因此有这篇不完整的自评,实为对阿宅书评的回应。其中的小标题有意全盘借用了阿宅的书评,既是唱和,也是致敬。

      

  魔鬼藏身于细节之中

    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我作为读者和作者完全是双重人格。作为读者,我不算太讲究,对文笔不是很挑剔。只要故事精彩有趣,逻辑上没问题,就能读下去,甚至会觉得小白粗线条的风格也有他的优点——快速进入故事,不在细枝末节和情感上纠缠,就像吃快餐,十块一份,只要有点味道能下咽,没毒就好。但是一旦身为作者,哪怕这篇文除了自己以外再无读者,我也会字斟句酌,“神经质一般的锱铢必较”。

    阿宅提到简洁,我很欣慰。很多读者(说得好像真的有很多读者似的)的反馈是——“你长句子好多!”,认为写崩了水剧情的也有。这与阿土的感觉“每字每句精炼到极致”似乎大相径庭。可我确实认为自己的文字是简洁的。因为在我眼里的简洁文字,不见得短无可短到棱角尖锐。事实上,与锋芒毕露的尖锐相比,我更喜欢行云流水的自然。顺着故事的节奏走,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是我尽力追求的。所以我自认的简洁,是在这个基本分寸上不多一个字的简洁。因此每次写完一稿,我都要反复修改,挤压水分,“对于种种细节的斤斤计较,实在像一个龟毛到完美主义癌变末期的德国人”。

   《银河之眼》的写作手法,像是在把一部电影用文字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读者在脑海中重现这些画面。因此细节就像局部的特写,在画面感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去掉这些细节,就会像在十五年前用256k的带宽看电影,低分辨率下模模糊糊的一团虽然不影响流畅度,却失去了很多美感。

    我喜欢剪辑得很好的电影,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日常最后在剧情中却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对这本用文字去展示的电影,我确实十分注重细节的刻画和甄选。

    对习惯了数学的严谨的我来说,写细节是桩痛苦的事情。因为自己会自然而然地从各个角度进行逻辑上的推敲:穿这件衣服合适吗?符合他的性格或者身份或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吗?这一处细节是否可以作为以后某个情节的伏笔呢?现在描写的细节是否和过去的某一处暗合呢?

    在这样的细节描写中耗费的心力,最后都掩埋在短短几行字甚至是一句话下。读者也许三秒钟都不要就看过去了,真正看到伏笔出现的时候甚至意识不到在前面这个伏笔是如何埋下的。对作者而言,这是一种无奈的寂寥。所以,当我看到阿宅阅读的进度缓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期待的紧张,仿佛为悦己者容的女子的忐忑。而在书评中,她展示出来的对细节的精准理解立刻震撼了我。

   无论书评中提到的对假证贩子的刻画,亦或斯派丁爵士的外貌描写,还有其他小人物的存在,阿宅完全读懂了我在创作时的心理。可以说,其中的点评,即便是我自己也无法比她表达得更好。

     就社会等级、种族差异、语言文字、风俗地理这几个方面,阿宅做了详细的解读,体现出她阅读的细致和把握的准确。类似于像阴性名词或者“发音”这样的细枝末节,都被她一一抓住,称之为“非常有趣的细节”,令我感到意外的喜悦。

      

   接下来阿宅写出了全篇书评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关于欺骗的艺术。她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欺骗,以此作为对这部分主题的最好阐释。这一手玩得实在漂亮!而从写作技法上讲也无可挑剔,值得反复学习。

     在《银河之眼》中,是否也悄悄撒下了一张欺骗的网,配得上对阿宅这段精彩表现的回应呢?且容我卖个关子先。

     假作真时真亦假。小说,是虚假和真实间辩证的统一。在描述一桩事实时,恰如其分的夸张和渲染不但无损真实,反而增强我们对事实的认同。而当我们去描写虚假的世界时,却需要真实的细节来完成对读者感官的欺骗。但归根到底,最终要带给读者的是真实的情感。

    生命中留了许多间隙,从中传来了死亡的伤感乐曲。

    Gaps are left in life through which comes the sad music of death.

     阿宅是心理分析的专业人士,对书中的情感进行解剖是她的拿手好戏。

     她首先抓出来剖析的是韦基与克鲁瓦纳教授的情感。在过往收到过的评价中,提得最多的是韦基与“头儿”之间的情感,评价的方向也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夸赞。这并不意外,因为这段情感本来就是一条线索,第一章里“头儿”的死和第二章里雪中扫墓的结合确实是一个让我感到满意的组合。

     但是对教授之死这一部分,大部分声音是负面的。主要集中在对韦基冷静得近乎冷漠的反应难以理解。直率的批评是不合逻辑,和他前面的情深意重不吻合;委婉的表达是描写不够细致。我照单全收,没有做过解释,因为读者永远是正确的。如果你没有让他们读懂你想要表达的,那就是自己的笔力不够。

    我一直在考虑怎么修改这一部分,但是始终觉得就是加一个表情都很违和。

    很矛盾。直到读到阿宅的书评。

    “老人死后,韦基在现场的反应其实并不激烈。他很愤怒也很悲痛,但是性格使然外加上还有任务在身,韦基的表现并不激烈。在与警官汤米的交锋中,韦基把悲伤隐藏在冷静的推理之下。他撕心裂肺,但却并没有嚎啕大哭。这种压抑的情感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我释然了,她说出了我在这一章中所要表达的一切。

    韦基的性格几乎是参照我本人来设定的,他的许多习惯都是真实的存在。例如第八章里,无论是对抢劫的预案还是抢劫本身,都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当然,没有一个抽马荷烟的青年过来搅和。所以,对他的心理和反应,我并不认为不可理喻。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我希望他拥有的气质。而他的任务决定了许多时候他必须是一个伪装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教授之死的反应,我认为更多地需要通过心理活动来描绘。并且这种心理活动是碎片式的,因为他没有可能也不会允许自己长时间地沉浸在悲痛之中。那么,在许多可能触发这种回忆的场合插入片段,并且是普通日常的片段,就成为我的首选。

    引第三十五章中的一段话:“记忆的碎片就像爆裂弹穿过窗户时四溅的玻璃渣,杂乱粗暴地刺入韦基的脑海。”

    这就是我想做的。

    “就像是一段简单的旋律,再次回归,反复重温着过去的记忆。而这温暖对比冰冷的现实,瞬间将韦基的悲痛放大数倍。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给别人看。过去的场景越是温暖,教授的离去就越是让人痛心。”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知道阿宅完全听懂了我的弦音,我不用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

   

    本来我以为这样的理解就已经足够,可是阿宅再次给了我惊喜。她跟着把第二段情感摆到了解剖台上——第二卷里韦基和青木文子的感情戏。

    我不得不再照搬一段原评:

    “韦基与这位女性的相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交锋。言语的试探,眼神的诱惑,意味深长的笑容,观察猜测引诱,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无不是一次交手。这是一场包裹在文明礼服之下,冷静的,缜密的狩猎。猎物最终落网之前,猎手与猎物,谁知谁是谁?

     看这一卷的时候,耳边响起的是四三拍的华尔兹舞曲,可是这两个人的互动却给我一种围观暗潮汹涌的探戈的错觉。

     若即若离,欲拒还迎,长久的潜伏,冷静的伪装,巧妙的勾引,以及最后的致命一击。

     这是一种无比冷静的激情,暧昧与残忍共存。”

    这是手术刀一般精准的分析,是对这十二章感情戏无比精辟的总结。

    请注意刚才引的这段话的最后有一个词——“残忍”。只有作者本人才能感受得到这个词带来的震撼。

    这的确是一条残忍的戏。

    不同于007这样的少妇杀手,韦基并不热衷于勾引异性或者顺水推船。这段带有狩猎性质的感情以他未曾预料的速度在文子那里单方面急剧升温,对他的善良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我试图刻画这种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残忍,但是又不能用过多的笔墨从韦基的思维来强调,所以只能强化文子这一方的迷失,希望间接地达到这一效果,但是不知道自己的笔力能否胜任。

    有了阿宅的这段文字在前,我不想自己再对这段戏做什么分析了,只想说一个创作中的插曲:

    我开始写了一段韦基和文子的舞戏——探戈,因为这种舞蹈中若即若离的暧昧和欲拒还迎的勾引正贴合这段戏的氛围,会是一个好的隐喻桥段。但是最终我删掉了,因为这一桥段已经在《真实的谎言》、《史密斯夫妇》等类似的电影中被玩烂了。我转而让这样一支舞曲无声地响彻了十二个章节。

    阿宅看见了她看见的,也看见了她未看见的。

    她不但读懂了作者的心,还攫住了他的心,让他就这样被拉进了她的俘虏名册,毫无反抗之力。

    抽丝剥茧,这是一场猜心游戏

    阿宅表示,在书中看到了很多点,但是疑惑于还没有发现主题。

    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与《银河之眼》的创作过程有着极大的关系。

    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是精心准备和计划后的结晶,有的则是突如其来的激情的意外。《银河之眼》就属于后者。

    一年前的一个下午,课间休息,我像平常一样想象一个虚拟的电影片段自娱。这是一个昏暗的场景,镜头里模模糊糊什么也看不清,窸窸窣窣声中响起一句对白:“我们一定得干掉他,对吗?”,然后场景慢慢清晰,两个男人背对镜头站在一扇窗前,举着望远镜。我本能地感到,这会是一个能吸引我的开头。上课铃响,与灵感女神的激情碰撞转瞬即逝,但是不经意间珠胎暗结,《银河之眼》就这么诞生了。

    这个生命来得太意外太快,还没有来得及计划他该出生在哪个星座,承载什么样的梦想、甚至来不及憧憬一下他会长成什么样,就急匆匆地呱呱坠地。手忙脚乱的我顾不上制订周密的成长计划表,只能放养,随他自由发展,观察他的兴趣和天赋,再去辅助和引导。因此,故事的主题也在不断升华变化,发文过程中的每一次大改都是主题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悬疑冒险不断上升,先是主角的成长,后来又变成对人性的考量,再后来……随着我对《银河之眼》投入的心血越来越多,对这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几乎要把我的所有世界观和人生观都灌输给他,由他来进行表达。

    这样的表达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呈现。

     一个是主人公韦基。

    最早他叫维基,为了略微适应一下部分读者的口味中国化了一点,实际上我自己总是称呼他WIKI的。到目前为止,这个角色的塑造还算成功,不少女读者都表示了对他的喜爱。这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因为作者往往会在主角的身上投下自己的影子,脑海里注入自己的灵魂。

    反过来,不少男读者开始对他是反感的,甚至第一章没看完就弃书了,因为他显得啰嗦又圣母,还因此害死了很多人。这与特工的身份不和谐,更不符合男人心目中的英雄男主角的形象。读者们直到后面几章他体现出冷峻的气质和慎密的思维后才接受他,于是建议把第一章对他的设定改改。

    我坚持拒绝改动,哪怕因此失去百分之九十的看过第一章的读者。用咖啡的话说就是:“只能说三成就是任性来着”

    因为这代表着我的认知——人是复杂的,也是在变化和成长的。

    我笔下的角色,应该是真实的人。

    我不喜欢格式化的人物。即令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由让雷诺塑造的既冷血又温情的杀手形象,在我看来仍然有失浅薄,那是另一种格式化。

    因此我希望塑造另一种特工形象,充满职业与本性之间矛盾的形象。职业要求的杀伐和本性的善良的冲突,会始终萦绕在他身上。他和哈扎尔先生做同样的工作,但是会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区别不在于为谁服务,甚至不在于谁才是正义的一方,而在于心的善恶。

    由此引出了下一个思考,如果哈扎尔先生代表的柏西安帝国是正义的一方呢?我们会改变对他俩的看法吗?

    再往回溯,如何判断谁才代表着正义?

    再往回溯……

    在这样的不断思考中,剧情或者说“银河之眼”的悬念,就成为呈现表达的另一个方面。

    这毕竟不是一篇完结评,因此我暂时给读者留下自己思考的空间。因为正如阿宅所言,看书是读者和作者间的一场猜心游戏,尤其对于悬疑类更是如此。对于连载中的书,这样的游戏会更有趣。读者不停地猜测反馈,作者不停地布下疑阵,甚至为了防止被过早识破而更换方向、拔高立意,让作品变得更精彩。

    猜猜更健康。

    结语

    还有很多想要说的话难以言尽,这一切就让我期待下一次与阿宅的交流吧。

    最后说一下星星。作为给阿宅的评后评,我其实想打五星——不对,我其实想摘尽天上所有的星星送给她。但是,作为对《银河之眼》的自评,我必须要扣掉一星,因为它还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标准。这是一部我最喜爱的作品,但目前还不是最好的。贝利在接受采访回答哪个进球是他最漂亮的一个时说:“下一个”。我也想说,我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部,而《银河之眼》会是最后完结的那一部。


    以上


三成语












分享至:
40条回复
1

好一把德国造的P229型手枪!

好一把德国造的P229型手枪!

2845
69
0
22
2

这并不是一封情书:三成胸,很神秘,有故事...

这并不是一封情书:三成胸,很神秘,有故事...

1625
138
0
37
3

再评银河之眼及给文子的一封情书

再评银河之眼及给文子的一封情书

1559
32
0
13
4

柏西安帝国有白花吗?

柏西安帝国有白花吗?

1267
45
0
17
5

【强推】国产科幻大电影——文字也能奥斯卡

【强推】国产科幻大电影——文字也能奥斯卡

1146
38
0
20
1

其实感觉很不错,为何君偏要从戎?

其实感觉很不错,为何君偏要从戎?

239
9
0
3
2

吾有三剑,请君试之

吾有三剑,请君试之

21591
75
0
25
3

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似

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似

73
4
0
1
4

相性不符的周大同。

相性不符的周大同。

85
2
0
3
5

貌似太监了?

貌似太监了?

402
3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