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贤者之城 科学艺术坊 天下布武团 酒馆
好友动态
书架
0世界币 -- --

返回

顶部

APP

下载

意见

反馈

这并不是一封情书:三成胸,很神秘,有故事,不一般

三成曾说过,书评人的花评,就是一封写给自己心仪的故事的情书,反之,一篇砖评便相当于一封休书。

本篇书评,并不是我写给《银河之眼》的情书,当然了,更不可能是休书。

我会这么说,不是不喜欢,事实上正好相反。我会弃之不用,主要还是因为“情书”这两个轻飘飘的字眼实在无法表达我对于本书的倾慕。

情书二字,太不庄重。但以书评为名,又有点趾高气昂,前辈面前,我不敢指点江山。想了想,还是整理一下我的心得体会,权作一篇简单的读书笔记好了。




魔鬼藏身于细节之中


我这人的口味其实很不好总结,看了这么多年的书,上至阳春白雪,下至下里巴人,纯爱热血悬疑科幻,魔幻玄幻都市历史,不管是龙傲天的傲人幻肢还是玛丽苏的七彩眼泪,就连黑暗变态耽美百合sm小辣文都没少涉猎,要说有什么是我不看的,好像还真没有……这么说的话,我其实应该是杂食。

可是,我虽然有些来者不拒,但同时也是去者不追。

我看书,一般第一时间不看书名作者。这么多书,有些看到一半搁置了,等想起来的时候便再找不到,那也便就此作罢。忘了就忘了,我也懒得去花时间回忆,毕竟第一时间无法让我记住名字的,多半是舍弃了也不可惜的货色,没什么好留恋的。而这当中,能让我记住名字,想要追下去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银河之眼》应该就是能被我记住名字并且印象深刻的那一类。

这本书,我很喜欢,越看越喜欢。

不到十万字的故事,我看得很慢,其实时间大把的有,但是阅读速度却始终提不起来,因为需要时间沉淀,回味,酝酿,然后反复咀嚼。一目十行的读法于本书而言,与牛嚼牡丹无异。我全程保持着最大程度的耐心,争取以最好的状态来阅读,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辜负美文。

而另一个让我心甘情愿放慢节奏的原因便是信息量太大,我不得不慢。

三成胸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及其老练,十万字基本上全是干货,没有一点水分,每字每句精炼到极致,营养足到不行。不论是哪一句话,都让人舍不得一带而过。这种老辣的笔触其中一个具体表现就在于本书对于细节的处理。

三成胸对于细节的描写极为注意,小到人物环境描写,大到整个世界背景的架构,都力图从小处做起,见微知著。

比方说第七章中帮韦基做假证的特里克人,韦基第一次和他接触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片段:特里克人说完停下来,“等着对方在这里插上一两句恰如其分的恭维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当他的小心思被韦基无视后,这个喜欢卖弄的家伙表现出“尴尬”“愠怒”,然而在他听到韦基给出的报酬之后,立刻又眉开眼笑。一系列态度转变,一个有着小心思小习惯的小人物跃然纸上。

这还只是三成对这个小人物的第一层描写,当这个特里克人进入工作状态之后,他对于种种细节的斤斤计较,实在像一个龟毛到完美主义癌变末期的德国人。神经质一般的锱铢必较,显示出他对于自己专业水准的自信,以及对于自身工作的负责严苛并且无比自豪的态度。这种形象上的转变马上又将这个人物的另一个侧面展现给观众,从而让这个特里克人的形象骤然丰满了起来。

两层描写,笔墨不多,没有长篇累牍的辞藻堆砌,但下笔却极为精准,挖掘的深度和广度都很到位,这种描写方面的效率实在是令人惊叹。而这个特里克人,还只是全书戏份寥寥的小配角之一罢了。

文中出场人物众多,而这些人物无论戏份多寡,形象都很鲜明。这种鲜明并非是那种印象强烈的标签式人物,在我看来,即使是只出场一两章的小龙套,在三成胸的笔下,都是有血有肉,立体的存在。

三成胸笔力深厚,他对于细节之处的雕琢力求尽善尽美,同时亦能做到收放自如。这一过程中,他始终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达到最大程度的艺术渲染效果。通过他的文字,我感受到一种内敛而紧实的强烈震撼感,这是一种凝练的美感。三成的语言并不激昂,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张力,让我就这样被拉进了他所构造的世界,毫无反抗之力。




生活是被欺骗的艺术;为使欺骗成功,它必须成为不间断的习惯。——戴维·巴斯(1717)


如果用画作来比喻文风,有的人的文风像是泼墨山水,一气呵成,气势逼人;有的人的文风像是工笔花鸟,精妙绝伦,栩栩如生。而三成胸的风格,以我的感觉来说,更接近设计图,精细,全面,逻辑性强,在彰显高效的同时又不缺乏审美方面的艺术性。

通过之前提到的种种,我能感受到三成胸对于《银河之眼》所图甚大。他不仅仅满足于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冥冥之中我仿佛看到了他充满野心的双眼。

这种野心,很多人都有,而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位将幻想化为现实的文学巨匠。

“他的想像,创造出样貌不同的地域,从至为可怖,到真正的天堂。他的造物,充满无可比拟的真实可信。他的世界,当你置身其间,就会明白这是一片如此真实而又前所未见的大陆。”

这是《波士顿环球报》对于《魔戒》作者托尔金的评价。

在这方面,我不知道三成胸是否有受到这位近代奇幻文学鼻祖的影响,但很显然《银河之眼》有着类似的倾向。

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除了是一名杰出的作家之外,还是牛津大学任教的一位优秀的语言学家。经过数十年的累积,他创造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幻想世界。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他通过一己之力创造了新的语言。《魔戒》中的精灵语已经成为一门即便脱离了原著,也可以独立使用,在语言学上合乎规则的新语言。

而除了语言,在托尔金的笔下,那精细的虚幻世界与虚构历史,其中的景观,动植物,种族文明,文化气质无限趋于真实。

换句话说,托尔金老先生他创造了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他就是造物主。

而这种真实建立在无数像是紧紧咬合的齿轮的细节以及一套合乎逻辑的世界体系之上。

这种对于真实世界的追求,我同样可以在三成胸身上看到。

在具体分析《银河之眼》如何构建世界背景之前,我需要先坦白一件事:我最开始的那句话并不完全是真实的。

那句话的作者不叫戴维·巴斯,而叫黑兹利利,年代也不是1717,而是1817年。事实上,巴斯先生是一名进化心理学家,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十年应该还能在各大学术会议上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对于这句名人名言的真伪,大家之所以不会怀疑,主要是因为众人对于真实性的要求其实很低。名字和年代是什么其实无所谓,只要一句有些意思的话之后跟着一个似是而非的外国人名,以及一个看似精确的年代时间,我说这是某位伟人的名言警句,大家基本上都会买账。至于有没有黑兹利利这个人,他生活在文艺复兴还是工业革命时期,又或者这句话其实是出自隔壁老王之口,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人类这种生物,比起怀疑,更愿意选择相信。

电视上的感冒药广告,找个穿着裤衩背心的胖子代言就不如让这个胖子抹上摩丝,戴上眼镜,披上一身白大褂更有可信度,如果这个胖子笑起来显得沉稳可靠那就更好啦,观众朋友多半会选择相信他是一个有着权威性的专家教授,哪怕实际上这个胖子从头到尾可能连初中化学都没及过格。

同样的道理,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欺骗的艺术。

小说家为了让读者信服自己笔下的世界以及剧中人物的行动思考符合常理,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文字变得可信可亲,然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这种“蒙骗”,又或者是“说服”,是有诀窍的。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地展示“证据”。

“证据”是读者将故事内容和现实常识对应比较的依据。“证据”囊括范围极广,且相互影响。《魔戒》之所以让无数人惊叹,正是因为托尔金已经将手中的诸多证据联系到一起,并将其变成了一套成熟且独立的完整体系。三成自然无法与这位巨匠并肩,但是他的做法也足够让人惊艳。


《银河之眼》中的“证据”主要包括社会等级,种族差异,语言文字,风俗地理等几个方面。


社会等级

这方面,文中并没有给出一个系统性的介绍,但是通过分布在每一章中零零碎碎的信息,可以看出故事中的世界一如现实世界那样,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社会等级以及财富差异。

第一章中,有两个明显对立的势力,韦基所属的盖亚联邦,以及与之相敌对的柏西安帝国。联邦对应帝国,就可以看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相应的,对于这两大势力是否有着不同的行事作风和游戏规则,感官灵敏的读者多少也可以做出想象。

第十章,韦基为了任务去买船,那位接待他的中介商人很明显习惯于与走私犯和灰色势力打交道,之后证明这艘卖给韦基的船也来路不明。最有意思的是,当这艘船原来的主人找上这个小个子商人的时候,警察态度的前后变化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当警察听到闹事的哈里森是艾米人,立刻态度大变,虽算不上奴颜卑屈,但也绝对是大开绿灯。就像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持有美国护照的歪果仁可以享受一等公民的优待,而本国公民却不得不接受刁难一样,文中的艾米人让我不得不猜想作者是不是借用这个机会小小地对现实玩了一手黑色幽默?

之后哈里森的身份被重新安排,出场的那个爵士,从言谈举止各个方面都带着欧洲贵族的古典与矜持。一些小小的习惯,瞬间在这位老年的贵族男士和下层平民哈里森之间拉上了一条隔离带。

比方说此处对于爵士的外貌描写相当细致,他“穿着一件考究的暗青厚呢西装,前襟的扣眼上别着一朵红色的石竹花”,“灰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倒梳上去”。对比之下,哈里森抽马荷烟,以及有一个不太优雅的口头禅“该死的”。

贵族和平民的差别,不言而喻。


种族差异

因为故事背景是在星际时代,所以在讨论社会中的种群问题时,比起人种差异,或许种族差异要更为恰当。

在三成的笔下,有着许多不同的种族。第七章中一开始,就很详细地介绍了几个智慧种族间的不同特色。那个为韦基做假证的特里克人,在外形上格式和人类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第二卷,文中关于种族歧视问题,更是借着猪人这个群体做出了一系列相对深入的严肃讨论。

《猪人限制性法令》不允许猪人离开限定的范围,同样不许其他公民接待猪人的病患。人类认为猪人脏臭丑,不是扒手就是强盗,所以厌恶鄙夷,敬而远之。同样的,猪人被侮辱被压迫,对待人类也充满了愤怒猜忌。

这种仇恨与对立并非是天生的,这是社会偏见扭曲之下所孕育的产物。

纵观人类古今中外的历史,这种排他性其实并不罕见。美国的黑人问题,中国元蒙入侵时也曾将汉人视为猪狗。

我国有句名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人类学上,这种心理模式叫做自我中心论,一战之后欧洲国家的殖民行为衍生出来的类似心理模式还有西方中心论,表现出来就是认为只有自己的文明才是最好的。这种优越性固然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从而加强一个群体内部的凝聚力,但是如果无限放大这种自豪感,自爱就会变成自大自负,进而蔑视那些和自己不一样的个体。

无节制的后果是可怕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主张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当他把这种主张膨胀到极点的时候,二战开始,对于犹太人的种族屠杀拉开了帷幕。这个年轻人是希特勒。

韦基说:人生而平等,可现实却很讽刺。神爱世人,人生下来或许是平等的,只不过一部分人要更平等一些。对于弱势群体的剥削和压迫从没有消失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不过是被欺凌群体换了标签罢了。

猪人真的那样不堪吗?而人类有真的那样高贵吗?韦基这样质疑。会有这样的不平等,并不是一个人的错误,歧视与偏见寄生在整个社会的阴影之下。就如同韦基对文字说的那样:错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语言文字

三成胸虽然没像托尔金那么丧心病狂地自己造了一门语言,但是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很用心。文中没有明确说明一共存在几种通用语言,但是在不少地方都有提到语言差异。

第十章,韦基买船的时候,一个老道的代理人“操着混杂了基普特的土话与盖亚语的一种奇特语言”询问韦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日本人和印度人的英语。由于日语和印度语自身发音系统的特色,这两个地方的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带着强烈的异国风情。日本人无法区分“l”和“r”,印度人在“d”和“t”之间无限纠结。在文中,这个代理人也会把“先生”说成“献身”。

除了发音,语法和构词法方面的细节也没有被忽略。

十五章,有提到“马桶在盖亚语系中为阴性名词”。有关于阴性和阳性的区分,在中文中并不明显,但是类似俄语德语之类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

三十四章,加藤君对韦基的话中,“猎人”“猎物”没有用复数。单复数同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语法现象。

在语言的设定上,对于语法知识的运用并没有特别深入,但是这几处细节一点,立刻加强了实感,并使整个文中世界都变得更为立体清晰,充满了真实感。这就如同感冒药广告中,胖子身上的白大褂,不必深究其中缘由,但在“忽悠”读者的角度,效果毋庸置疑。


地理风俗

最后说一下其他方面的细节处理。

有关各地风俗习惯的描写就好像舞台剧的背景板,不如台上的演员和灯光音乐显眼,可是同样不可忽略。

第八章,韦基在小巷中遭遇抢劫,抢劫者与被抢劫者双方的潜规则完美展现了这个城市的另一种风貌。

斯福坦和西京大学两所学校的对比,是东西方文化风格的对比。这里三成胸应该借用了现实中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日本的东京大学为原型进行延伸。

第九章,韦基买枪的时候曾强调付款的币种,其中应该是考虑到汇率的因素。

十六章,监视者抱怨亚森很冷,与之后伊斯塔西亚的温暖形成对比,这里涉及了气候因素。

小说是现实世界的镜像和延伸,本书在这方面最寻常的一个例子就是剧中人物的名字。不管是西方人的名字还是东方人的名字,都很符合当事人所在的文化背景。例如卖枪的古斯塔夫·刚内尔先生,哈里森·琼斯,斯派丁爵士,小松教授,福田医生,青木文子,比起一些作品中起得相当拙劣的“汤姆”“玛丽”“山田太郎”,文中的这些名字都起得很自然。


由以上种种细节编制而成的《银河之眼》,明明只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但由于文中这些“证据”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和逻辑性,让整个幻想世界都带着现实世界的真实触感。

小说是欺诈的艺术,三成应该已经是使用文字进行欺诈的高手。



生命中留了许多间隙,从中传来了死亡的伤感乐曲。

Gaps are left in life through which comes the sad music of death.


现今的十万字,前后两卷分别有着不同的主题色调。这里的主题,我指的是情感方面。

第一卷以上司的死亡作为开端,之后克鲁瓦纳教授的死亡彻底点燃了韦基心中的火,在韦基进行任务的过程中,又伴随着许多人生命的消逝。第一卷,这是一曲有关死亡的蓝调爵士。

在这当中,克鲁瓦纳教授的死最让我感到痛心。

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身上有着学者的严谨,但同时又是一个宽和热情的长辈。他出场不久,但是每一个举动都无比可爱。他对待韦基这个年轻人,充满了亲切的期待,言语中像是对待自己的子侄那样亲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老人家,被无情的杀害了。

老人死后,韦基在现场的反应其实并不激烈。他很愤怒也很悲痛,但是性格使然外加上还有任务在身,韦基的表现并不激烈。在与警官汤米的交锋中,韦基把悲伤隐藏在冷静的推理之下。他撕心裂肺,但却并没有嚎啕大哭。这种压抑的情感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本来我以为这样的描写就已经足够,可是三成胸再次给了我惊喜。

等到韦基离开现场,坐上了飞机,他脑海中的一根弦终于松了。

“得啦,亲爱的韦基,你看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教授的这句话前后重复了两遍,就像是一段简单的旋律,再次回归,反复重温着过去的记忆。而这温暖对比冰冷的现实,瞬间将韦基的悲痛放大数倍。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给别人看。过去的场景越是温暖,教授的离去就越是让人痛心。

“我只知道,教授走了,这世上会在此时想我的人又少了一个。”这一段我看的很难过。

在这之后,韦基又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好几次想起这位老人。每次的笔墨不多,有时可能就只有寥寥几笔,但是每当这段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心中的那丝痛楚都在进一步加深。

韦基说他想要为普通人做些什么。因为有了前面恩师死亡的铺垫,所以这里的宣言水到渠成,并不显得空洞,反而充满了意志的重量。

如果说第一卷是歌唱死亡的伤感爵士,第二卷就是一支有关热恋的探戈舞曲。

第二卷开始,青木文子这位充满了魅力的女性出现在韦基面前。

韦基与这位女性的相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交锋。言语的试探,眼神的诱惑,意味深长的笑容,观察猜测引诱,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无不是一次交手。这是一场包裹在文明礼服之下,冷静的,缜密的狩猎。猎物最终落网之前,猎手与猎物,谁知谁是谁?

看这一卷的时候,耳边响起的是四三拍的华尔兹舞曲,可是这两个人的互动却给我一种围观暗潮汹涌的探戈的错觉。

若即若离,欲拒还迎,长久的潜伏,冷静的伪装,巧妙的勾引,以及最后的致命一击。

这是一种无比冷静的激情,暧昧与残忍共存。



抽丝剥茧,这是一场猜心游戏


看书其实就是一个分析作者意图的猜谜游戏。一点点挖掘书中潜藏的线索,猜测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以及整本书的中心立意。看完前十万字,我现在唯一的疑惑就是对于本书的中心主题思想依旧缺乏完全的把握。

到现在为止,我找到了很多离散的点。比方说主人公韦基的成长路线,十分吸引人,但是我觉得这条线作为整部作品的主线多少还是有些单薄。

我还看到了有关社会不平等的探讨,比方说对于猪人的种族歧视。但是如果说这是这本书的主题,总觉得还是差了些什么。

另外,通过丁香这位老妪的巫术,似乎也可以深入挖掘出有关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碰撞方面的讨论,但是在这方面,作者并没有太过深入。

“银河之眼”,这既是本书的名字,同时也是全文至今最大的一个未解之谜。这个谜关系着上古神话和那段在人类进入星际时代之后就已经遗失掉的尘封的历史。在此,我斗胆猜测,或许这才是全文的最大主线?

一场探索,联系到我之前提到的其他几个点,这场对于上古文化的探索,同时是不是也是一次人性的回归?如果远古的巫术和神话是人性的代表,那么科技时代强调利益和效率的这种冰冷氛围是不是就是韦基所质疑的,以及作者想批判的?

三成胸在布很大一个局,这十万字仅仅是个开头,一切都还笼罩在迷雾之中。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永远让读者无法满足,环抱着无尽的好奇与探知欲,将这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博弈进行下去,这或许才是阅读的乐趣所在。




结语


还有很多想要说的话难以言尽,这一切就让我期待下一次与三成兄的交流吧。

《银河之眼》不仅仅是一本好书,更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教材。写作路上,达者为师。三成兄,感谢你让我看到了一部好作品。

本次的阅读让我无比喜悦。




以上

阿宅语

分享至:
43条回复
1

好一把德国造的P229型手枪!

好一把德国造的P229型手枪!

2845
69
0
22
2

再评银河之眼及给文子的一封情书

再评银河之眼及给文子的一封情书

1559
32
0
13
3

柏西安帝国有白花吗?

柏西安帝国有白花吗?

1267
45
0
17
4

【强推】国产科幻大电影——文字也能奥斯卡

【强推】国产科幻大电影——文字也能奥斯卡

1146
38
0
20
5

韦基的自嘲——日记式

韦基的自嘲——日记式

1061
39
0
17
1

各种意义上的第一篇书评

各种意义上的第一篇书评

413
30
0
11
2

大纲级魔幻史诗巨作

大纲级魔幻史诗巨作

562
1
0
2
3

迟来八百年的书评之一——给作者拼命打call...

迟来八百年的书评之一——给作者拼命打call...

3327
0
0
1
4

《老王修仙记》第一章评测——恶搞无罪!ku...

《老王修仙记》第一章评测——恶搞无罪!ku...

871
7
0
7
5

这是我见过最搞笑,最欢乐的小说了,没有之...

这是我见过最搞笑,最欢乐的小说了,没有之...

1003
9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