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贤者之城 科学艺术坊 天下布武团 酒馆
好友动态
书架
0世界币 -- --

返回

顶部

APP

下载

意见

反馈

剧情中的秘密——小学篇的结语


如何让作品变得有趣


不正常区火了。

我大不正常区火了。

大不正常终于有大作即视感的书了。

好吧,其实我说的都是一件事。

因为重要,江湖惯例。


然而……

现实是这样的:


 


读者大大纷纷表示一脸懵X,还有人受到了%……7¥点真实伤害。

再这样下去,这书在成神之前,先把读者全毒死了。

受坑货杠爷所托,在下前排出售解毒良方,只要9块9。

时间紧迫,赶快上车。


关于本书正确的打开方式:

首先,请翻到第一章。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无视开篇华丽的封设。没错,就是这货:



以及华丽的卡文92连击!


虽然有很多人被这鬼畜的开头征服了,甚至产生了献上膝盖的冲动。

但相信我,这不是你们该着迷的东西。

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句子,只有寥寥几句,请同学们准备好红笔,记下考试重点:


第一章, 最后一自然段:四年了,如今已20岁的我,终究没能回应小遥的期待。

以及第二章的:我打定主意要写小遥了!

好吧,已经有人不服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些为什么重要? 

因为这不起眼的两句话,交待了小说的“目的性”。

江湖郎中对我们说:把心吐露在纸上吧。

这句话一直被奉为写手的金科玉律。

其实关于这句话,有一个小故事,某未来的写手在听导师讲课时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

正好听到了这句高大上的玉训。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去写作,然后一举成名……

其实他的导师说的原话是:找一个发泄的对象,然后把心吐露在纸上吧。

让我们回想一下,有没有读过某文全篇辞藻华丽,脑洞惊奇,篇幅洪大,设定复杂,最后却无疾而终,草草烂尾?

一些老书虫表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大纲。

然而有大纲一样烂尾的文并不算少。

因为他们的大纲没有围绕目的性建设,这个是在下的拙见。时间关系,我们不引战。

回到本书。

终究没能回应小遥的期待。我打定主意要写小遥了!

将故事牢牢把握在目的性之中,就是评价此书是否成功的依据。

如果挖出来的坑填不上,就算杠爷把余爽写成能一拳打爆宇宙的圆神终极体,

也请毫不犹豫的把成稿用A4纸打印装订完毕然后不远万里的丢在他脸上。

恩,我们换下一个话题。


第二点:关于伏笔。


下面进入重要的扫雷环节,请正在寄刀片买汽油的同学注意,想要在毒性甚大的本篇中存活,

下面的技能请务必牢记到被狗咬也不能忘的程度。


第一章:一个人独自爬无限阶梯的情景是儿时常遇的噩梦。

上次出现这情况还是15岁那年,我面对一张空白的文稿纸,

反反复复推敲一整个下午终于获得满意的小说开头,却发现自己写完开头就完全想不出后文了。

这一笔,后来发展成一本33万字的长篇小说,荣获贝尔格莱德文化协会奖,摆进欧洲每一家书店,大卖特卖——自然是我的文学处女作。

后来参加杂志征文比赛,我一举获奖成名,高中毕业后与出版社签约,新书一本接着一本面世,

销量稳定上升,加入作家协会,去欧洲十几个地区交流,受邀回母校演讲。在今天遇瓶颈之前,我已当了3年畅销书作家。

然而小遥却早早离我而去,消失在16岁那年的春夜繁星中。

“跳吗?一起坠回现实。”诀别前小遥的最后一句话至今仍像在我耳边。

四年了,如今已20岁的我,终究没能回应小遥的期待。

是不是吓了一跳?没错,总结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坑大得可以活埋一头暴龙了。

重要信息是:15岁(执笔)——16岁(小遥离去),本书的黄金看点,简称史前巨坑1号。


第二章:


有句写作课上的老话:“写你所熟悉的”。从14岁到16岁,从阿尔巴尼亚的柳树园到贝尔格莱德的宴厅,

我亲眼目睹小遥一步步的自我毁灭。在她生命最后一个夜晚,我们甚至差点毁灭世界。她是我最熟悉的图腾。

我立刻从口袋掏出记事本,边回忆边记下一个个要点,列出一张事件清单。我与小遥的故事里包括:

一个初中学期

两个高中学年

一次征文比赛

一个杂志栏目

四个作家

四本小说

一场谋杀

一场现代战争

若干出版业潜规则

以及……

差点实现的世界末日。


结合第一章的内容,可以推论出:初三学期没有动笔,即过渡篇。炸弹都在高中的两个学年。

然而现在是小学。

深思极恐!

现在就献上膝盖的同学,赶快去德国订做一个氪金义肢吧。


以及——伏笔二号:


第二章:

阿夫拉莫夫斯基已经30岁,他供职的贝尔格莱德广场出版社是全巴尔干半岛最大的出版机构。

我自己都快忘了,今天是我20岁生日。

第五章:

是因为自己16岁了还被人当“小鬼”?还是因为古籍明明近在咫尺却连一页也碰不到?自那天以后姐姐再也没去后院玩耍。

我感觉姐姐只是单纯在赌气。但我好几次目睹姐姐向同学炫耀“我们家藏着一千年前的古书”却又拿不出证据,

最后只能被人当笑话。16岁女生的心思果然不是我一个小学生能读懂的。

第十章:

当时才20岁的阿夫拉莫夫斯基自称来自贝尔格莱德广场出版社。

“早说过要叫哥哥,我只比你姐大3岁。一直叔叔、叔叔的,没教养可不等于可爱。”


推论:20岁的大叔到访时,姐姐只有17岁。

看点: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再配合官方人设图:



监视自己的人????

史前巨坑2号!!!

与这两个天坑相比较,每一章适时的中断带来的新鲜感和诱惑力,根本不值一提了。

另外,还有神秘莫测的情节工程学,也巧妙的隐藏在书的字里行间。

比如:

敢于把心吐露在纸上,就能抓住完美灵魂的一星火光。

小说的开头有多么重要人人都懂。通常的观点,最吸引眼球的东西要放在开头。

而且文字必须易读不能吓跑读者,2000字到3000字内尽快建立代入感和阅读信任感。

按小遥的说法:小说开篇要炸一个大烟花。

——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人格的可爱之处。

我抄了半个学期,每周都被表扬,已经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小才女了,却发现事情早已不受我控制。

因为如果你这周抄了,那么下周也不能让姐姐失望,你必须抄篇更好的,下下周依然要抄,一旦中断就会立刻被打回原形。

为了保住自己在班级里的小地位,我不得不一直抄下去。这显然是条没有终点的不归路。

我逐渐对抄袭产生厌倦。


如果目的性是本书的灵魂,那么情节工程学就是本书的血肉,配上两个史前大坑一样的骨架,本书的轮廓就出现了。

阅读本书的正确方式,就是紧紧关注两个重点,配合情节工程学的补完,再加上……一点你个人的偏好(?)



第三点:关于技巧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到被忽略的部分了。

也就是开篇那拉轰的封面,和卡文92连击。

以及……等等。(喂喵谁是等等)

我们忽略起哄的同学,继续讲课。

不得不说,人设和配图是本文的亮点——之一。

比如:


以及:



以至于有读者大大戏言,就算杠爷专攻科学艺术坊,也绝对能有一席之地。

配合情节工程学法则第二条。

怎么样,这个开篇的大烟花漂亮么?

再配合史前巨坑的两大阅读点——尼玛这些都不是我想看的喂杠爷我们有必要谈谈人生。

但是,身为读者的你,觉得沉默无聊了么?




这个就叫技巧。

关于调节文章的文韵,如何让文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音律优美等等,估计在我多嘴之前已经有无数大神现身说法了,

请同学们自行百度。

 关键词:章回结尾、剧情平淡处,还有那该X的文章一开头。

这里抄袭一下自己的上一篇评论。

关于卡文92连击。

刻意重复的画面感。


首先是:西尾维新的《物语系列》

“喀嚓”的一声。

月火拿起剪刀——给抚子的前发来了个一刀两断。

“………………”

是的。

就算站在这里茫然自失也是于事无补的吧。

那么,接下来抚子就要发出悲鸣了。

大家请凝神静听。

预~备~

“呀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然后是《但剧情就是这样》 :

写不下去。

没有灵感。

不在状态。

大脑一片空白。

我可能不适合当作家。

每写一个字都是万里长征。

真的写不下去。

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

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

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

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

看过对比以后,有没有想说的感慨?


没错!就算是大佬!也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但在下环视一圈,发现读者大大都使用了猛虎落地式。

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回到技巧说明阶段。

估计现在的语文老师已经不教什么是通感了。

简单的说,这是修辞的一种,把两种不同的感官体验混合比喻。

就像闻到番茄酱的爆香,脑中自然会闪出锅包肉的画面。

这样的好处是:最大限度的调动读者的感官活动,使人印象深刻而又避免感官疲劳。

在文中常用的三种通感有:


刻意重复或精简文字的画面感。——以读通视

图片所展现的音乐感。——以视通听

配乐所调动的情绪感。——以听通念


再配合百度词条里轻小说的解释:

轻小说是一类源自日本,以年轻人为主要读者群的新兴娱乐性文学作品;具有写作手法灵活多变,阅读起来大多较为轻松的特点。

怎么样?心中的那份感觉有答案了么?

第四点 关于毒性


客观的说,本书既然能进大不正常区,就一定有它的理由。

明明是童话般的轻幻想学院剧,却有着可与重区媲美的庞大的世界观与设定;

明明前两章不停的在轰击读者的心理防线偏要强行卡文;明明是关于未来的科幻却有着复古的沧桑;

明明主人公是个小鬼却总用蹩脚另类的比喻;当然,还有那说不清押韵还是不押韵的北约塔的儿歌《黑发姑娘》 。


然而这只是小学篇啊。


有多少人能跨过等在前方的一道道生死线,并行站在杠爷的身边。对此,在下并不乐观。

关于作者的遣词,能看出来还是用心了的,如第六章的结尾:“它只由父亲保管。”仅用保管这两个字就说明了地窖的尴尬地位,

并暗示了父亲极少踏足的现实。在下侥幸靠电波猜到了一点发展,却再也不想跟作者斗智斗勇了。 


毕竟我只是个写书评的。

还是静候北约塔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但愿吾辈不需要爬一千年。


结尾安利:你听说过《禁电法》么?据说是因为某毁灭人类的怪物用电哦。

 

 

 

 

 

 

 

 

 

 









 

 

 

 

 

 

 

 

 

 

 








 

 

 

 

 

 

 

 

 






































读者大大纷纷表示一脸懵X,还有人受到了%……7¥点真实伤害。


再这样下去,这书在成神之前,先把读者全毒死了。


受坑货杠爷所托,在下前排出售解毒良方,只要9块9。



时间紧迫,赶快上车。


关于本书正确的打开方式:


首先,请翻到第一章。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无视开篇华丽的封设。没错,就是这货:




以及华丽的卡文92连击!


虽然有很多人被这鬼畜的开头征服了,甚至产生了献上膝盖的冲动。


但相信我,这不是你们该着迷的东西。


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句子,只有寥寥几句,请同学们准备好红笔,记下考试重点:


第一章,    最后一自然段:四年了,如今已20岁的我,终究没能回应小遥的期待。


以及第二章的:我打定主意要写小遥了!

好吧,已经有人不服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些为什么重要?


因为这不起眼的两句话,交待了小说的中心,也就是所谓的“目的性”。


江湖郎中对我们说:把心吐露在纸上吧。


这句话一直被奉为写手的金科玉律。


其实关于这句话,有一个小故事,某未来的写手在听导师讲课时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正好听到了这句高大上的玉训。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去写作,然后一举成名……


其实他的导师说的原话是:找一个发泄的对象,然后把心吐露在纸上吧。


让我们回想一下,有没有读过某文全篇辞藻华丽,脑洞惊奇,篇幅洪大,设定复杂,最后却无疾而终,草草烂尾?


一些老书虫表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大纲。


然而有大纲一样烂尾的文并不算少。


因为他们的大纲没有围绕目的性建设,这个是在下的拙见。时间关系,我们不引战。


回到本书。


终究没能回应小遥的期待。我打定主意要写小遥了!


将故事牢牢把握在目的性之中,就是评价此书是否成功的依据。


如果挖出来的坑填不上,就算杠爷把余爽写成能一拳打爆宇宙的圆神终极体,也请毫不犹豫的把成稿用A4纸打印装订完毕然后不远万里的丢在他脸上。


恩,我们换下一个话题。


第二点:关于伏笔。


下面进入重要的扫雷环节,请正在寄刀片买汽油的同学注意,想要在毒性甚大的本篇中存活,下面的拔旗技能请务必牢记到被狗咬也不能忘的程度。


第一章:一个人独自爬无限阶梯的情景是儿时常遇的噩梦。

上次出现这情况还是15岁那年,我面对一张空白的文稿纸,反反复复推敲一整个下午终于获得满意的小说开头,却发现自己写完开头就完全想不出后文了。

这一笔,后来发展成一本33万字的长篇小说,荣获贝尔格莱德文化协会奖,摆进欧洲每一家书店,大卖特卖——自然是我的文学处女作。

后来参加杂志征文比赛,我一举获奖成名,高中毕业后与出版社签约,新书一本接着一本面世,销量稳定上升,加入作家协会,去欧洲十几个地区交流,受邀回母校演讲。在今天遇瓶颈之前,我已当了3年畅销书作家。

然而小遥却早早离我而去,消失在16岁那年的春夜繁星中。

“跳吗?一起坠回现实。”诀别前小遥的最后一句话至今仍像在我耳边。

四年了,如今已20岁的我,终究没能回应小遥的期待。


是不是吓了一跳?没错,总结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坑大得可以活埋一头暴龙了。


重要信息是:15岁(执笔)——16岁(小遥离去),本书的黄金看点,简称史前巨坑1号。


第二章:


有句写作课上的老话:“写你所熟悉的”。从14岁到16岁,从阿尔巴尼亚的柳树园到贝尔格莱德的宴厅,我亲眼目睹小遥一步步的自我毁灭。在她生命最后一个夜晚,我们甚至差点毁灭世界。她是我最熟悉的图腾。

我立刻从口袋掏出记事本,边回忆边记下一个个要点,列出一张事件清单。我与小遥的故事里包括:

一个初中学期

两个高中学年

一次征文比赛

一个杂志栏目

四个作家

四本小说

一场谋杀

一场现代战争

若干出版业潜规则

以及……

差点实现的世界末日。


结合第一章的内容,可以推论出:初一学期没有动笔,即过渡篇。炸弹都在高中的两个学年。


然而现在是小学。


深思极恐!


现在就献上膝盖的同学,赶快去德国订做一个氪金义肢吧。


以及——伏笔二号:


第二章:


阿夫拉莫夫斯基已经30岁,他供职的贝尔格莱德广场出版社是全巴尔干半岛最大的出版机构。


我自己都快忘了,今天是我20岁生日。


第五章:


是因为自己16岁了还被人当“小鬼”?还是因为古籍明明近在咫尺却连一页也碰不到?自那天以后姐姐再也没去后院玩耍。我感觉姐姐只是单纯在赌气。但我好几次目睹姐姐向同学炫耀“我们家藏着一千年前的古书”却又拿不出证据,最后只能被人当笑话。16岁女生的心思果然不是我一个小学生能读懂的。


第十章:


当时才20岁的阿夫拉莫夫斯基自称来自贝尔格莱德广场出版社。


“早说过要叫哥哥,我只比你姐大3岁。一直叔叔、叔叔的,没教养可不等于可爱。”


推论:20岁的大叔到访时,姐姐只有17岁。

看点: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再配合官方人设图:




监视自己的人????

史前巨坑2号!!!

与这两个天坑相比较,每一章适时的中断带来的新鲜感和诱惑力,根本不值一提了。

另外,还有神秘莫测的情节工程学,也巧妙的隐藏在书的字里行间。

比如:

敢于把心吐露在纸上,就能抓住完美灵魂的一星火光。

小说的开头有多么重要人人都懂。通常的观点,最吸引眼球的东西要放在开头。而且文字必须易读不能吓跑读者,2000字到3000字内尽快建立代入感和阅读信任感。

按小遥的说法:小说开篇要炸一个大烟花。

——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人格的可爱之处。

我抄了半个学期,每周都被表扬,已经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小才女了,却发现事情早已不受我控制。因为如果你这周抄了,那么下周也不能让姐姐失望,你必须抄篇更好的,下下周依然要抄,一旦中断就会立刻被打回原形。为了保住自己在班级里的小地位,我不得不一直抄下去。这显然是条没有终点的不归路。

我逐渐对抄袭产生厌倦。


如果目的性是本书的灵魂,那么情节工程学就是本书的血肉,配上两个史前大坑一样的骨架,本书的轮廓就出现了。阅读本书的正确方式,就是紧紧关注两个重点,配合情节工程学的补完,再加上……一点你个人的偏好(?)


第三点:关于技巧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到被忽略的部分了。


也就是开篇那拉轰的封面,和卡文92连击。


以及……等等。(喂喵谁是等等)


我们忽略起哄的同学,继续讲课。


不得不说,人设和配图是本文的亮点——之一。


比如:


















以及:










以至于有读者大大戏言,就算杠爷专攻科学艺术坊,也绝对能有一席之地。


配合情节工程学法则第二条。


怎么样,这个开篇的大烟花漂亮么?


再配合史前巨坑的两大阅读点——尼玛这些都不是我想看的喂杠爷我们有必要谈谈人生。


但是,身为读者的你,觉得沉默无聊了么?












这个就叫技巧。


关于调节文章的文韵,如何让文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音律优美等等,估计在我多嘴之前已经有无数大神现身说法了,请同学们自行百度。 关键词:章回结尾、剧情平淡处,还有那该X的文章一开头。


这里抄袭一下自己的上一篇评论。

关于卡文92连击。

刻意重复的画面感。


首先是:西尾维新的《物语系列》


“喀嚓”的一声。

月火拿起剪刀——给抚子的前发来了个一刀两断。

“………………”

是的。

就算站在这里茫然自失也是于事无补的吧。

那么,接下来抚子就要发出悲鸣了。

大家请凝神静听。

预~备~

“呀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然后是《但剧情就是这样》 :

写不下去。

没有灵感。

不在状态。

大脑一片空白。

我可能不适合当作家。

每写一个字都是万里长征。

真的写不下去。


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卡文。







看过对比以后,有没有想说的感慨?


没错!就算是大佬!也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但在下环视一圈,发现读者大大都使用了猛虎落地式。


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回到技巧说明阶段。

估计现在的语文老师已经不教什么是通感了。

简单的说,这是修辞的一种,把两种不同的感官体验混合比喻。

就像闻到番茄酱的爆香,脑中自然会闪出锅包肉的画面。

这样的好处是:最大限度的调动读者的感官活动,使人印象深刻而又避免感官疲劳。

在文中常用的三种通感有:

刻意重复或精简文字的画面感。——以读通视

图片所展现的音乐感。——以视通听

配乐所调动的情绪感。——以听通念


再配合百度词条里轻小说的解释:


轻小说是一类源自日本,以年轻人为主要读者群的新兴娱乐性文学作品;具有写作手法灵活多变,阅读起来大多较为轻松的特点。


怎么样?心中的那份感觉有答案了么?







第四点 关于毒性


客观的说,本书既然能进大不正常区,就一定有它的理由。明明是童话般的轻幻想学院剧,却有着可与重区媲美的庞大的世界观与设定;明明前两章不停的在轰击读者的心理防线偏要强行卡文;明明是关于未来的科幻却有着复古的沧桑;明明主人公是个小鬼却总用蹩脚另类的比喻;当然,还有那说不清押韵还是不押韵的北约塔的儿歌《黑发姑娘》 。


然而这只是小学篇啊。


有多少人能跨过等在前方的一道道生死线,并行站在杠爷的身边。对此,在下并不乐观。


关于作者的遣词,能看出来还是用心了的,如第六章的结尾:“它只由父亲保管。”仅用保管这两个字就说明了地窖的尴尬地位,并暗示了父亲极少踏足的现实。在下侥幸靠电波猜到了一点发展,却再也不想跟作者斗智斗勇了。


毕竟我只是个写书评的。


还是静候北约塔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但愿吾辈不需要爬一千年。


结尾安利:你听说过《禁电法》么?据说是因为某毁灭人类的怪物用电哦。

分享至:
10条回复
1

夜空里最耀眼的烟花——评《但剧情就是这样...

夜空里最耀眼的烟花——评《但剧情就是这样...

1364
79
0
37
2

爆款小说‘欧美范’‘伊索牌’

爆款小说‘欧美范’‘伊索牌’

881
25
0
25
3

正经分析向——盘点《但剧》中那些让人细思...

正经分析向——盘点《但剧》中那些让人细思...

873
17
0
25
4

【剧透评慎入】剧情真的是这样吗?-------评...

【剧透评慎入】剧情真的是这样吗?-------评...

859
15
0
21
5

这本书,我看到更新章节的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这本书,我看到更新章节的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750
44
0
12
1

少年歌行前传,讲述暗河组织动荡不安与改变...

少年歌行前传,讲述暗河组织动荡不安与改变...

271
0
0
6
2

司易自评:以少年的角度评价少年

司易自评:以少年的角度评价少年

467
13
0
10
3

对不起,这是本很好的小说,但是我们真的不...

对不起,这是本很好的小说,但是我们真的不...

633
56
0
21
4

重点不是优点,是作者长期连载留下的一个个...

重点不是优点,是作者长期连载留下的一个个...

612
15
0
12
5

这是我的菜!爽口木耳君~

这是我的菜!爽口木耳君~

406
6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