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贤者之城 科学艺术坊 天下布武团 酒馆
好友动态
书架
0世界币 -- --

返回

顶部

APP

下载

意见

反馈

【“畅游神州”系列书评之一】幕后的主角

写在前面的话:感觉“神州”类别的书在各类榜单上几乎不见踪影,特别是这个“历史神州”系列,好像连载中的一个上精选的都没有……看来有必要支持一发为发掘传统文化做贡献啦!今后我的书评会倾向于“神州”类。


------------------------------------------------------------------------------------------------------

1、论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读到这里之前,我真的没有看出来,作者大大不要打我)

网文讲究一个代入感,必须有一个能够承载读者感情的主角,然后按着他的视角去体验这个世界。可是我读第一章,不知道该把这情感寄托在谁的身上,吴王?子虚?还是鬼千愁?然后我读到了第二章,啊鬼千愁出来了,我灵魂附上去了,游啊游啊地怎么他就不见了,然后第三章吴王出来了,子虚也出来了,第四章鬼千愁又出来了,第五章子虚和鬼千愁一齐出来了,还带出来一个叫做伍木良的少年!这时候我又跳了,看着伍同学这么凄惨的身世,是不是他才是主角啊?有点像,接着看……还好,看到第二卷03章这种混乱终于结束了,就因为上图的第一句话。

子虚是主角

好,看到这里我倒回去从第一章再看起,确实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子虚来讲的,他的过去,他的劣迹,人们对他的态度,通过一场场的对话全给构建了出来。果然是这样!

我不能说作者写得不好,只能说这在网文里面不太占优势。这仿佛是考较我来着,然而你不提示,我就只能弃文了。

可是你提示了之后,我就悟了,觉得确实写得很好。所以在这里我要给后来的读者再提示提示:

子虚是主角!

子虚是主角!

子虚是主角!

大家带着这个结论去读吧,你会发现人们是怎么评论子虚,你会通过这些评论发现子虚过去是个怎样的人,你会为他担心,因为好多好多人都在恨着他,想着算计他,到最后,你甚至会同情他。代入感来了。


2、本书的优势与劣势

再放一次作者大大的图。


这次我想从第二句话谈起。

“历史神州”应该通过一个人,讲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扎根于历史,比起重新构造一个架空的世界,它在设定上就占了优势,也省却了许多气力。

但也有劣势。我曾看到漠暗风贤者有过这样一段点评:“本书因为出场人物过多、地域也有转换,而那个时代的人物名字其实是很奇怪的,所以,不了解历史的人阅读起来,大概会似懂非懂,但也会被其中的各种名字吸引。”

漠暗风贤者所言,也是诸多历史小说共同面临的问题,人物关系复杂,哗啦啦眼花缭乱一大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在P.S.里面备注一下,稍微介绍下主要人物的生平和周围的人际关系呢?或者干脆也跟刚才“子虚是主角”的提示一样,把那几个主要的从一开始就拎出来,开篇就明明白白告诉读者,这几个是主角,其余的是龙套,你们就就着这几个看下去?

这种处理会不会降低悬念?我觉得对于历史小说而言,那些人物的结局大家往往都是知道的,比如勾践必胜,吴王必挂,读小说时关心的主要是他怎么走到结局的这个过程,在乎这个想象的过程。对于过程而言,在开头简介时把结局或者把阵营写出来,其实并不怎么妨碍阅读兴趣点的发生了。


3、对本书的期待

架空的大神,最高的目标在于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新的系统;那么历史的大神的目标是什么?

(当然,讲好故事也是个至关重要的目标,不过咱先不说这个啦。)

我认为是把历史当中被忽视的话语给揭露出来。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的历史,而败者将被踩在脚下,不得翻身,纯当了炮灰。

可是他们真的就是炮灰么?

每一个败者的背后,都是一个经营,一场生命的盛宴,他们有家人,有亲戚朋友,有自己的筹谋,有他们的辛酸苦泪。对于他们来说,历史更是他们的一曲生命悲歌,或是富丽堂皇,或是如怨如殤。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倒也尤为令人感慨。

其实不仅仅是败者,还包括那些被压抑的思想、习俗。比如隔壁有本书,写的是“咒禁”,也是很有意思的发掘。

但最为重要的,是历史的权谋。权谋的话语,才是被压抑得最深的话语,自古帝王将相皆曰太平,然而斗争的语言却是不断。历史小说的读者,不是为了去体味这一把权谋瘾,却又是为了什么呢?

漠暗风贤者说:“我的建议是,将阴谋文斗的剧情减少,简要说明,将江湖争斗的剧情增加,更详细一些就好了吧。”他是站在武侠小说的角度来提出建议的,我觉得很是中肯。但是私底下我是希望这本书成为一本历史小说的,当然里面的武侠元素还是保留,甚至加强到武侠组织干预朝政的设定。只是,要成为历史小说,权谋文斗却是不可少的。

当然,漠贤者和玄玄贤者、包括路人脸贤者的长评,其实都指出了一个硬伤,还是我在第1部分讲到的,代入感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权谋与代入感有些违背。因为权谋的话语本就是隐藏的话语,这主角都体验到了,还能够算作是权谋吗?所以作者不得不跳出这种视角,把大量的笔墨放在后台那几个阴谋家的筹划上。这样子有好处也有不好处:好处在于是能够造成读者的期待,突然担心啊,要被算计了,这主角能不能逃过这一劫呢?坏处过多的描写导致调戏,代入感中断。

这本书其实真的是描写过多了,突然伯喜(噢我打不出那个名字)向管家秀自己的智商,突然文仲和范蠡来想个诡计,突然范蠡和越王又来谋划怎么算计人……这没看一会儿子虚又不见了。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人物做某件事情的用意,不妨留下让读者自己猜嘛(也让贤者们有口饭吃呀!),或者让主角把它揭示出来。

举个例子:

第二卷07章“赠剑”里说到越王为何把宝剑送给别人(见下图)

这里是一个文斗,也是一个揭秘。

然后在同一章的下面,出现了这样的描写(见下图)

这又是一个揭秘。两个揭秘引向的是同一个东西,何必要如此重复呢?为什么范蠡问越王那个非要写出来不可呢?

当然我理解作者这里这样写的思路,可能有塑造人物性格的打算,更直接地还要引出下面大王赐予范蠡宝剑的剧情。

但是,这样处理是不是更简洁一点呢?(当然,我只是说大体的构架,具体的人物语言作者描写得非常棒,不是说要改成我那样的)

范蠡问:“大王你为何要把剑送给那个不可能为你所用的人啊?”

大王冷冷一笑:“寡人自有主张。

这样子塑造形象的目的也达到了,这大王也是个权谋高手,人家是冷笑着,有“主张”的,不是傻白甜;同时也设下了悬念:“什么主张呢?”到下面乌有君揭秘的时候,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噢,原来大王是这个主张呀。大王和乌有都很机智。我觉得,这效果跟重复两次的揭秘是一样的。

---------------------------------------------------------------------------------------------------------

好了,就讲到这里吧。我也是新手菜鸟,颇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不准确的,还望作者大大海涵和其他贤者指正。

欢迎订阅哟~

分享至:
5条回复
1

对于三郎的《吴越缘》的一篇路人的书评——...

对于三郎的《吴越缘》的一篇路人的书评——...

469
20
0
9
2

吴越奇缘起苍黄,历史风云过大江——2016布...

吴越奇缘起苍黄,历史风云过大江——2016布...

202
32
0
13
3

我听着《梦想三旬》:我心里的武侠!

我听着《梦想三旬》:我心里的武侠!

141
10
0
7
4

玄玄过把瘾约评——第六期,约会《吴越缘》...

玄玄过把瘾约评——第六期,约会《吴越缘》...

139
38
0
7
5

【馍86】【吴越缘】:亮点不少,但剧情的比...

【馍86】【吴越缘】:亮点不少,但剧情的比...

59
22
0
4
1

《老王修仙记》第一章评测——恶搞无罪!ku...

《老王修仙记》第一章评测——恶搞无罪!ku...

871
7
0
7
2

这是我见过最搞笑,最欢乐的小说了,没有之...

这是我见过最搞笑,最欢乐的小说了,没有之...

1003
9
5
7
3

挺有新意的作品,游戏+科幻+幻想,多元素化...

挺有新意的作品,游戏+科幻+幻想,多元素化...

1520
4
0
6
4

果然是不正常的小说,太好笑了!

果然是不正常的小说,太好笑了!

1031
18
0
24
5

古墓奇兵又一佳作

古墓奇兵又一佳作

1255
10
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