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贤者之城 科学艺术坊 天下布武团 酒馆
好友动态
书架
0世界币 -- --

返回

顶部

APP

下载

意见

反馈


吾辈终于赶在周日午夜十二点之前凑齐了新书的五万字,渡劫成功——换句话说,解放了……


总算是可以写书评了。


而之所以挑这本书来写,原因很简单,因为太像了。


很多方面,太像吾辈的作品了。


认识吾辈的朋友可能知道,吾辈目前正在双开。而那两本书的作品标签分别是这样的:

前一本书,是用第一人称讨论哲学。后一本书,是用正常的第三人称描绘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而这两本书的世界观,是同一个世界观,只是选取的历史时间点不同而已。而如果吾辈将这两本书混在一起,选择第一人称,用近似于呓语的方式描绘那个反乌托邦的世界……大致上,就会变成这本《新耶路撒冷》的模式。当然,很多细节上是不同的,比如关于核战的设定。


对于想要表达艰深命题的写手而言,第一人称的呓语实在是一个相当诱人的选择。你大可以尽情地表达你想表达的内容,丝毫无需顾忌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剧情——因为你的剧情,就在主人公的脑子里。你不需要担心配角刻画得会不会足够生动,因为那些配角只是象征,只是用来引起主角感想的引子,你不需要费心去想人物反应是否合理。


而我没有这么干,原因很简单——这么干,就意味着主动拒绝了大部分的读者。


我们都知道,随着叙述方式的非常规化,一部作品的读者群也会迅速缩小。因为常规的叙述方式是遵循常人能够理解的时空观念和因果规律,顺着逻辑进行叙述。非常规,就意味着打破这些规矩。


然而时空观和因果律是我们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


换句话说,这本书的作者君,你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


当然,我不否认你的行文中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看过圣经,包括启示录,所以看到第一章的时候就有种会心一笑的感觉。


比如安德烈的手记和信件。从第一人称的行文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有些像是第欧根尼的人物,而且他还有着尼采般的骄傲,维特根斯坦般的自负,以及近似于黑格尔一般的使命感……然而,安德烈并没有足以支撑信念的思想体系,他陷入了自古以来哲学家们一贯的恐惧,也就是萨特和加缪提到的:


上帝已死,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万物并没有一个核心目的。我们的生存没有原因,也就没有意义。


然而在这种种呓语的背后,又有一个庞然无匹的影子,就像是克苏鲁神话一样——它以它的存在告诉我们……告诉我们什么呢?


可能人类的头脑根本无法理解吧。


到了奥维德的叙述篇章,这种风格就更是强烈到无以复加了,仿佛萨特笔下的人物在高喊:“他人,就是地狱!”


然而问题也就出来了。


极少有人,极少有人能理解你的潜文本。无疑,在逻辑破碎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作者君的宏大构思,然而你用一种简直是令人发指的方式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


你把文章写得比哲学论文还难懂,而且还特么是故意的!


————


语境,问题是语境。


我们的一切交流,从口头闲聊到学术论文,都是有其语境的。


在文学作品里,我们都懂,要想有击穿一切的力道,就必须诉诸于潜文本。你不能直接把你的信念写出来,而是要体现出来。


举个比较搞笑的例子吧:如果我喊“吃屎”只会显得幼稚粗俗,但如果我说“你居然在屎里下毒”就会有种难以言喻的幽默感。尽管,后一种说法只是将前一种说法藏在了语句的逻辑之中。


击穿人心的力道,需要以潜文本作为弓弦。


问题是,一切的一切的前提是,你得让读者能够理解你的潜文本。换句话说,你需要解释你的语境。


语境是什么?是对笔下世界的介绍,是对笔下人事物形象的介绍,是对创作逻辑的介绍——或者说,是剧情以及对剧情的介绍。


小说和戏剧的主流方法是,先塑造出一个人物,然后让这个人物面临各种艰难的处境,最后通过人物在高潮处的选择,来表达出最核心的潜文本。他们的语境,不是文本,是剧情。


但是作者君对这种方法很不满意,对吧?那样弄,费了老半天劲,却只能表达一句话,对吧?


所以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才如此奇怪,因为要将世界观揉进第一人称的呓语之中,就只能是这样……支离破碎的文本。


当然,我很理解。因为我在我的那本第一人称科幻悬疑文里也采用了比较作死的方式,将主人公的境遇、人物选择、世界观等等全都用第一人称进行介绍,并在其中添加了许许多多的私货。


然而我这么做的前提是,我保证能让读者读得下去。至少,只要稍微认真一点,只要阅读理解能力别太差,就可以看得下去。当然,至于能看出多少东西来,就没法保证了。


————


说到这里,就该引出这篇书评的核心观点了。


大致上,我能理解作者君的想法——管他有没有人看,我只想写出让我满意的东西来。


对此,我的看法是——小说,是一种仪式。


这个仪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作者的创作。第二个部分,是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在理解过程中的再创作。


我只能控制第一个过程,无法控制第二个过程。但我希望,至少能有个完整的第二过程。


我希望,哪怕是一个人也好,至少要保证能有人可以领会我作品的核心思想。


那么,作者君觉得呢?


————


现在看看,这篇书评基本上全都是在否定啊……


不过作者君请不要误会。


首先,这是一部四星推荐书评,这意味着在吾辈看来,哪怕是遍体鳞伤的尝试,也要好过优雅地安坐于原地。


其次,吾辈已经追更到最新章节了,并且表示对这本书的世界观很感兴趣,大概会继续追更下去(前提是你特么得更新)。


另外,吾辈已经保荐了这本书,希望能成功入精品(反正就以你的更新速度,能渡劫才怪)(还有个坏消息是,审核保荐的那位编辑相当懒)。


由以上三点可以得出,在吾辈看来,这本《新耶路撒冷》是相当有价值的。


只是吾辈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只要写评就挑刺,抱歉。


所以还是好好夸奖一下吧。嗯,请把下面的红色字体当做这篇书评的正文,请忽略上面的那些胡言乱语。


这本书,用富有文采和创造力的方式,在记叙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揭开了一个恢弘的世界观。比如核战之后的生存,比如人类以社会为单位的进化方向。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目前已经有所隐喻却尚未展开的东西,比如一个类似于盖亚理论的设定。


这本书,以圣经启示录中颇具力度的一章作为开头,点出了无限的可能性。而在之后的叙述中,也透露出了作者的野心和充分的知识积累。尤为难得的是,作者能将知识积累化为己用,糅合在小说之中。


最后,对于新读者,善意提醒一下——如果不喜欢意识流,那就别点开这书折磨自己了。


————


差点忘了正事来着。


这里是透明的中级贤者【第二信使】,也是扑街的咸鱼作者【北圭】。


如果想要吾辈出评的话,请点一下订阅——当然,大概也不会有人点就是了。


吾辈的出评模式跟小说加更模式一样,看情(xin)况(qin)。


就是这样。



分享至:
11条回复
1

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本身

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本身

339
26
0
6
2

关乎于哲学的幻想之言【捕获一枚野生书评☆

关乎于哲学的幻想之言【捕获一枚野生书评☆

225
12
0
4
1

其实感觉很不错,为何君偏要从戎?

其实感觉很不错,为何君偏要从戎?

239
9
0
3
2

吾有三剑,请君试之

吾有三剑,请君试之

21591
75
0
25
3

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似

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似

73
4
0
1
4

相性不符的周大同。

相性不符的周大同。

85
2
0
3
5

貌似太监了?

貌似太监了?

402
3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