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贤者之城 科学艺术坊 天下布武团 酒馆
好友动态
书架
0世界币 -- --

返回

顶部

APP

下载

意见

反馈

【后半段有剧透慎入】“他们在乎真相,我不在乎。”

《言灵岛》

类型:悬疑

关键词:人性 人工智能 存在主义哲学



嗯……这里是还债评第二弹。

北圭君的前一本书还没有完结的时候,在我开的评楼里预约来着,所以自从《言灵岛》开书以后我一直在等第一卷完结_(:зゝ∠)_


第一次给悬疑类的文写评……


悬疑类文,剧透是大忌,所以后面只要涉及情节的地方均白字处理或提前强烈警告,没有看完第一卷的亲们请跳过


想要看本书的审核贤者亲们也麻烦跳过“剧透分割线”以下的部分!


否则可能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严重地影响《言灵岛》的阅读体验!QAQ



①第一人称


第一卷采用很难控制的第一人称视角,但是北圭君使用得很好,全程完全没有违和感;

视角更是控制得死死的,就连可以渲染悲剧气氛的地方也没有情不自禁地把镜头拉远。点赞!


嗯,就像北圭君自己说的,他当然清楚第一人称视角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但是这个故事由第一人称视角来讲效果会更好,所以他才做此选择。


作为看完了第一卷的读者,我表示这个效果达到了。

的确,除了这种方式,我找不到其他的方法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



②文笔


北圭君的文笔简练流畅,多用短句,没有华丽辞藻和长句堆砌,所以非常容易读下去,不知不觉就读到了最新章节。


故事讲得非常清楚,小岛的地形、房屋的结构、岛上六个人的性格、人工智能阿兰的功能,都不慌不忙地一点一点交代清楚了,没有冗余信息,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是我很欣赏的文风。


虽然涉及人工智能、哲学名词等等,但是北圭君也基本做到了点到为止。

(虽然我个人对这种点到为止有种被吊起胃口又瞬间一带而过了的感觉,不过考虑到多数读者的观感,这样处理大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③情节


情节设置,初看起来很是平常:

一个普通人被一位富翁带到一个孤岛上,富翁想要从五个人里面挑选出能够继承他的财产之人。

因为文笔很流畅,即使是这样没有太大新意的设定,也能够让人看下去;悬念层层深入,剧情的推进就像北圭君的文笔一样,没有大起大落但是非常流畅,能够一口气顺利地看下去。


一直看到最后谜底揭晓时才会恍然大悟。

(所以千万不要提前看剧透!(郑重脸



有一个情节上的细节问题,21章处,虽然不涉及核心剧情,但我还是用白字吧。可跳过。


21章处,原本聚在一起的四人因为西蒙娜执意要单独行动而分散。


西蒙娜是因为“不想和杀人凶手共处一室”这种理由而坚持单独行动的;此时,余下的还有七宫麻衣、荣柯、艾莉三人。


这时候,怀疑人工智能阿兰是凶手的七宫麻衣认为“如果四人不全都在一起的话就没有意义了”,并且也要单独活动,这里逻辑是没问题的;荣柯同样也怀疑着阿兰,所以他没有出言反对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艾莉信任着荣柯,但她的怀疑范围并不包括人工智能阿兰,也就是说,对于艾莉来讲,凶手应该就在西蒙娜和西宫麻衣二人之间。即使西蒙娜单独在外面,只要七宫麻衣还和荣柯、艾莉两个人还在一起,无论她们两个谁是凶手,都不会有人死亡。


但是剧情到这里的时候,艾莉并没有出声阻止七宫麻衣的单独行动,也没有欲言又止(即,至少表现出想要阻止的倾向)。


我一开始以为是个伏笔,看到后面,虽然艾莉在偏后的情节也表示怀疑“也许七宫麻衣和西蒙娜两个人根本就是合谋的”,但我觉得上面提到的那个情节还是有点违和。



④内涵


主角有一个很是学术范儿的名字——荣柯,我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荣格和福柯,差点串戏脑补成学术著作内封里的黑白头像(你够了233);

等看到后面几个角色出场时的画风我才明白——看来北圭君大概是故意的_(:зゝ∠)_


第一卷完结感言里说,第一卷原本计划写十几万字,里面会夹带着很多私货:


“中间要加入岛上除了艾莉以外的五人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种观点,涉及到计算机、数学、心理学、宗教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到最后,这些观点会汇聚在那个真相周围,形成一个逻辑上完美无缺的结构。”


从行文的各种细节,的确能看到作者的用心;比如对伤痕的迷恋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系,对语言交流细节的处理,西蒙娜与毋周峰进行的宗教与科学的争论……


值得一提的是,宗教与科学之争那里,因为我对这个问题关注过很久,所以文中提及这个问题的部分,在我的观感来看,感觉颇为浅陋,不像是一位受过学术训练的博士生和一位熟稔神学的信徒的探讨。(不过可能这是我个人癖好的问题……如果真的按实际可能会有的交流情况写出来,就会像北圭君的朋友警告的一样,是在作死了吧ORZ)


北圭君大概了解得要比文中写出的部分深入很多,而且也查了很多很多相关资料,但是出于网络文学本身性质的考虑,为了不让大段的理论扰乱读者对情节的接受,只得忍痛割爱将那些略学术的探讨删掉了。



据说书完结之时,作者会列出查过的资料、参考过的书籍的书单。

讲真,我很期待!



接下来……

完全不剧透来评论实在太难了啊!

不剧透怎么来说内涵啊!

而书评如果不涉及书的内涵就没有书评的意义了啊!



【警告】

如果没有看过正文而又有点兴趣,一定先去看正文!QAQ

正文很好读的,第一卷一会儿就看完了!

继续往下读一定会被剧透!

继续往下读一定会被剧透!

继续往下读一定会被剧透!



———————————我是剧透警告分割线———————————


———————————我是剧透警告分割线———————————


———————————我是剧透警告分割线———————————



————————————我是过度阐释(误)分割线——————————————


下面是我个人的解读,倘若有过度解读(大概是有的,可能还不少……?)或者理解错误,还请作者君原谅。

不过,毕竟阐释本身也是作品存在里的一环嘛。


在我看来,岛上的几个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立场:


泰勒(富翁)——名利

毋周峰(哈佛心理学博士)——科学

西蒙娜(基督教徒)——信仰

七宫麻衣(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本科生)——哲学

荣柯(小说作者)——艺术


(再提醒一次,以下严重剧透啊啊啊啊啊=========)




当这五个人对自己的定义被否定的时候:


泰勒视为意义的名利都因为“我不是人类”及“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假的”而变得毫无价值。


毋周峰视科学为理解世界的终极方案——他坚信着的人类理性理解世界的可能性,抑或他坚信着的“世界必然有一个绝对的真相”这一观念。

然而他发现自己不但不是那个探究真理者,反而是被探究者。于是,“理解世界”本身几乎成为了笑柄。


西蒙娜视为价值的信仰,也因为“我并非上帝的造物,而是人类的造物”这一真相而变得毫无价值;再如何祈祷,所谓的那个被灌输进来的虚假“上帝”也是听不到的。


七宫麻衣声称相信存在主义哲学

在存在主义哲学的部分观点中,“选择”即意义;正是在选择本身当中,人表现了自己的自由;意义是由人的选择赋予的。

然而,七宫麻衣在发现自己所做的事情完全不是自己的“选择”的时候,在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做出下一步选择的时候(“下一步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连上级是谁都不知道!”),仍旧没能逃脱程序崩溃的命运。



以上四个“人”的命运,如果借用作品里面的阐释体系来说,可以这样表述:


人工智能运行的基础,是算法核心的逻辑矛盾;

原本的矛盾是“我是人工智能,但我认为我是人类”;

倘若不发展出来一个新的逻辑矛盾来代替它,那么一旦之前的那个逻辑矛盾不再成立,一切基于它的程序将被瓦解。


对于以上四位来说,名利、科学、信仰、哲学四者,作为支撑他们“人生”的信念,全都因为“我是人类”这个基础的被推翻而被推翻,名利、科学、信仰、哲学都没有帮助他们产生新的“逻辑矛盾”。



最终,直面真相仍旧存活的,只有代表“艺术”的荣柯;虽然这“艺术”并非博物馆中的高大上艺术,而只是一些平凡无奇的脑洞甚至可能俗套到让人腻烦的故事。

除了为读者的代入感考虑之外,我想,这个设定里面或许也包含了作者的一些私心。



尼采曾说:“我爱你,这与你有什么关系?”

荣柯则说:

“我喜欢你——与你无关,与这个世界无关。”

“我不关心你们是怎么做的,我只知道,即使是做梦我都忘不掉你。”


尼采又曾说,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荒凉的大地上踽踽独行。

荣柯则说:

“他们在乎真相,我不在乎。”

“……即使明白了这一切,我却依然喜欢你。这个算不算是更无药可救的自欺欺人?”



个人认为,荣柯简单易懂的话语里所表达的,和(广义上的)存在主义没有太大的本质差异:

不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在故我思”——亦即“存在先于本质”。

但和七宫麻衣不同的是,他的信念——或者说组成他“人生”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艺术”,是“体验”,而不是基于逻辑推演的哲学。



情感的体验,要比哲学的逻辑推演,拥有强大太多的力量;在本文里,这种力量成功催生了新的逻辑矛盾,从而支撑住了他的存在。


——是的,我不是人类。So what?

——是的,你不喜欢我。So what?


我喜欢你。既然我喜欢你,那“我喜欢你”这种情感体验本身就是现在的我的“定义”。

我不需要“人类”这个定义,也不需要通过别人给我的命令、给我的任务来进行自我定义。



似乎有读者认为,荣柯最后战胜了虚无感是因为爱情。

——然而这根本不是“我爱你所以你是我的全部存在意义所以只要你活着我就不会自杀”这么烂俗的爱情桥段。

把“我喜欢你”换成“我恨你”,换成“我喜欢写作”“我爱吃这道菜”,也是一样的。

战胜了虚无感的不是某种特殊的东西,而是体验本身,是“先于本质”的“存在”本身。



【一个违和之处】


按照北圭君自己的解释,新的逻辑矛盾是这样的:


“爱情对自己有弊无利却依然甘之若饴。”


转写成和原先的逻辑矛盾一样的句式,这个转变是这样的:


“我是人工智能。但我认为我是人类。”   →   “我不应该喜欢你。但我享受着喜欢你这件事。”



****我觉得,这两个逻辑矛盾之间的关系值得推敲。

毕竟“我是人工智能”是个事实判断句,而“我不应该喜欢你”是个价值判断句


可能有一些误解和迷惑根本上来说是从这两种逻辑矛盾的不对应关系而来的。




【私货时间】关于创作……


前面说到,将荣柯设定为网络小说作者,除了为读者的代入感考虑之外,或许也包含了作者的一些私心。

荣柯给艾莉讲的几个小故事,都是很简单很简单的故事;但哪怕是这些很简单的故事,都让艾莉安心了许多。


也许重要的并不是故事本身是什么样子,而是“讲述”这件事本身,和“聆听”这件事本身。


创作本身就是最“存在主义”的一件事情。


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卷帙浩繁的《神学大全》里,是这样为艺术创作辩护的(只凭记忆写出大意):

艺术是一种创造,而这种创造是对上帝创世的模仿;因为上帝是善的,所以艺术创造也是善的。


——然而我想沉醉在创作之中的作者们,和沉浸于作品之中的读者们,根本不会联想到西蒙娜祈祷的那个对象。


而且,我一直觉得,大多数(不是全部)所谓的宗教体验,实际上很可能是艺术体验/情感体验。

比如奥尔巴赫在《摹仿论》中强调的“喻象”(figura)概念:


“喻象”,简而言之,是将旧约中的人物和事件,看作新约中的人物和事件的预示;而将后者看作前者的圆成。比如摩西预示着基督,而基督是对摩西的拯救的完成。

“喻象”不仅属于圣经诠释学,同时更是中世纪的一个核心的审美手法,是看待现实的一个核心方式。


而我读完《摹仿论》以后的第一感觉却是,“喻象”中那种隐喻、象征、神秘所带来的美感,可能要比道德训诫、护教典籍、更能让基督信仰深入人心。


那么人们“相信”的究竟是上帝,还是“上帝”的存在带给他们的审美体验呢?


——西蒙娜究竟是信仰着上帝,还是享受着祈祷本身的宁静?倘若她是享受着“信仰”这件事情本身,说不定她就可以和荣柯一样,获得一个新的逻辑矛盾了。




……咦我都在说些什么?唔似乎也夹带了太多私货了,就此打住(瀑布汗………………


——————————————



最后。


“人性的根本在于矛盾”,这个设定/主旨我非常看好。


北圭君提到的那个“逻辑上完美无缺的结构”,我也十分期待。


但愿在《言灵岛》完结的时候,整部书能够完成这个“存在”的圆环。


(那样的话,说不定第一卷和下文也就构成了一个“喻象”~~


分享至:
18条回复
1

【天下布武圩贰】人为什么要阅读?阅读的价...

【天下布武圩贰】人为什么要阅读?阅读的价...

628
16
0
15
2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手术刀一般的精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手术刀一般的精准,...

584
14
0
11
3

世界基于我,我基于什么?

世界基于我,我基于什么?

487
15
0
11
4

请容我献个丑。

请容我献个丑。

475
6
0
5
5

我们赖以生存的勇气与信仰

我们赖以生存的勇气与信仰

209
5
0
5
1

挺有新意的作品,游戏+科幻+幻想,多元素化...

挺有新意的作品,游戏+科幻+幻想,多元素化...

1520
4
0
6
2

《老王修仙记》第一章评测——恶搞无罪!ku...

《老王修仙记》第一章评测——恶搞无罪!ku...

871
7
0
7
3

这是我见过最搞笑,最欢乐的小说了,没有之...

这是我见过最搞笑,最欢乐的小说了,没有之...

1003
9
5
7
4

果然是不正常的小说,太好笑了!

果然是不正常的小说,太好笑了!

1031
18
0
24
5

古墓奇兵又一佳作

古墓奇兵又一佳作

1255
10
5
11